胃炎是常见的疾病了,胃炎有很多种类型,慢性胃炎中也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等,有的人做胃镜检查的时候发现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出现这样的现象其实就是慢性的胃炎,还没有发展到萎缩性胃炎的地步,要及时治疗。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是什么意思?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胃窦糜烂,简单的理解是慢性胃炎,只伴有胃窦部黏膜的糜烂,这种慢性胃炎的胃黏膜没有发生萎缩性改变。还有一种慢性萎缩性胃炎,也属于慢性胃炎的其中一种类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以称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里面最轻微的一种类型,只是同时伴有胃窦部黏膜的糜烂灶,糜烂灶呈点状或片状,糜烂的范围非常小,如果是广泛的糜烂灶,应该称为糜烂性胃炎。如果患者行电子胃镜检查,已经明确存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有胃窦糜烂,治疗上给予口服抑酸药,联合促进黏膜修复的药物治疗即可,患者可以选择口服奥美拉唑加康复新液治疗。在治疗结束后最好复查电子胃镜,以胃黏膜糜烂是否完全愈合。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病因有哪些?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二者的关系符合Koch提出的确定病原体为感染性疾病病因的4项基本要求,即该病原体存在于该病的患者中,病原体的分布与体内病变分布一致,清除病原体后疾病可好转,在动物模型中该病原体可诱发与人相似的疾病。
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有两种突出的类型:胃窦为主全胃炎和胃体为主全胃炎。前者胃酸分泌可增加,因而增加了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的危险性;后者胃酸分泌减少,使胃溃疡和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2.其他因素
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时含胆汁和胰液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可削弱胃黏膜屏障功能,使胃黏膜受到消化液的作用,产生炎症、糜烂、出血和上皮化生等病变。其他外源因素,如酗酒、服用NSAID等药物、某些刺激性食物等均可反复损伤胃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