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同为面,但一定会有不同之处,每种面必定有它显著的特点。那么日式乌冬面和其它的面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乌冬面会吸引到那么多人去慕名而来,必有它过人之处。但有人就疑问,不都是面条吗,又能差哪。这里边的学问就多了。今天就给大家总结了一些乌冬面和其它一般面条的区别。
乌冬(日文:うどん,英文:udon,在日文汉字中写为:饂饨),又作乌龙。是一种以小麦为原料制造的日本面,在粗细和长度方面有特别的规定。
现行的日本农业规格(JAS)中,圆面的截面直径要在1.7毫米以上,角面的宽度在1.7毫米以上的作为“乌冬”,以下的则为“日式凉面”(宽度 1.2~1.7毫米,厚度为1.0~2.0毫米),以此区分。除此以外,社会上通用的观念里,还有细面的“细乌冬”和“日式凉面”的明确区别。
乌冬面的制作方法和我国一般面条基本相同,就是在小麦面粉中加入适量盐,揉成面团后再经过反复的揉制,最终做成口感爽滑且弹性十足的粗面条。口感爽滑、弹性十足、且具有一定的粗度,这就是乌冬面的基本特点,凡是符合这几个特点的小麦面条都可以称为乌冬面。 日本对乌冬面的粗度有专门的规定,按照日本农林水产省的规定,圆面条的截面直径超过1.7毫米,或扁面条的厚度超过1.7毫米,就可以叫做乌冬面。因此,乌冬面和一般面条的区别也不是很大,它只不过是口感爽滑且富有弹性的粗面条罢了。
超市里很容易能买到真空包装的乌冬面,一般是事先煮熟后再包装的,我也会备一些在家里。但有闲暇有心情时,我还是更喜欢从面粉开始,亲自做手打乌冬。看市售乌冬的配料表,通常会有米粉或是木薯粉之类的加入,但真正的手打乌冬只会用到面粉、盐和水。
虽然和普通手擀面用一样的材料,但乌冬的口感有它的特别之处。因为乌冬面团含有很高的盐分和很低的水分,制作时要反复地折叠揉捏,再加上长时间的醒面,让面粉的筋性得到了充分的舒展,才形成了乌冬劲道弹牙,软硬适中,入口爽滑的口感。
乌冬面中盐的含量大约要到面粉重量的5%,而水的含量只有面粉的43%-45%,所以面团刚和好时又干又硬,很难操作。但劳动人民总有些朴素的智慧,在日本的传统做法是用脚来踩面团,利用身体的重量,把硬面团踩到光滑柔软。然后反复折叠,帮助面筋形成整齐的结构。这么做非常省力,尤其挽救了手腕没力的女大厨们。不过时间还是省不了的,在水分含量低的前提下,面团的舒展和筋度只能靠长时间醒面了。
虽然耗时,但做起来并不累,也不算很复杂。乌冬用途广泛,可以做成冷面、汤面或是炒面,怎么吃都不会错。有道很有名的狐狸乌冬,其实就是在汤乌冬里加了调过味的油炸豆腐,因为传说中狐狸喜欢吃这种豆腐,所以就叫狐狸乌冬。
日式拉面常会有很丰富的配菜和很浓郁的汤头,但乌冬汤面大都是搭配简简单单的清汤,我想可能是为了突出乌冬的口感吧,用许多时间和精力做出来的弹牙面条,才是汤面的主角。
在厨房里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为了这样一碗热乎乎滑溜溜的汤乌冬,耗费些时光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