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们采用中药内服外用结合治疗急慢性鼻窦炎5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医学数据
本研究50例病人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12~49岁;病程5天~3年。 包括上颌窦炎28例,额窦炎12例,筛窦炎10例。 其症状表现为鼻塞、流黄、头痛,或有畏寒、发热、恶心等。 五官检查:鼻腔粘膜充血水肿,鼻腔出现脓性分泌物。 X线摄片: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在急性期窦腔密度增高。 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依据。
2处理方法
可以内服苍耳菊花饮。 主要成分为金银花、苍耳子、川芎各15 g,菊花、蔓荆子各10 g,黄芩12 g,细辛3 g,薄荷、甘草各6 g,薄荷、甘草各6 g。 慢性者取金银花、黄芩,加用黄芪30 g,当归15 g。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 6服用1次。 应用细辛辛夷散进行治疗。 药品成分:细辛、辛夷等份,研极细末。 使用方法:少量吹鼻腔,一天3~6次。
3处理效果
急性者1次疗程,慢性者2次疗程。 痊愈(症状消失, X线鼻窦摄片无异常)41例,好转(症状明显改善,鼻腔检查粘膜充血肿胀减轻, X线鼻窦摄片明显改善)8例,无效(停药)1例。 术后随访1~10年,数年未发病例21例。
4经验
急性、慢性鼻窦炎一般是继发于外感后,由鼻粘膜炎蔓延至鼻窦内粘膜,也可继发于过敏性鼻炎等,属于中医学鼻渊范畴。 发病原因主要是感觉风热之邪或风寒之邪入内化热。 热毒,浊浊,阻鼻而成。 慢性者由于脾肺虚弱,肺气不足,卫外不固,不能御外邪,容易感觉风热、风寒之邪。 脾虚运化失灵,痰浊不聚,积于鼻窍,腐蚀鼻窦肌膜,形成“鼻渊”。 方中苍耳子散风通窍,具有止头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鼻渊要药。 金银花、黄芩清热解毒,川芎上行头目,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细辛性好走窜,能宣通鼻窍,祛风止痛,甘草治疗鼻渊之鼻塞,头痛,菊花、薄荷、蔓荆子清头目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慢性者用金银花、黄芩、黄芪、当归补气血,帮助正气散寒。 细辛辛夷散外吹鼻腔,宣通鼻窍,使浊涕易于排出。 内外部结合,互为补充,迅速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