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汤合生脉散的作用功效、主治病症、临床应用

【药物组成】人参10g甘草6g茯苓9g白术9g麦冬15g五味子6g。

【组方依据】气和津液虽在性质、形态和功能活动方向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在生成运行和输布等方面又有诸多共同之处。二者均来源于水谷精微,都能运行全身,功能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气不化水则影响津液的输布,即所谓“水停则气阻”;气还可以周摄津液,控制汗液的排泄。反之,气也要依附于津液而存在,津液的丢失如汗出过多或吐、下等也必然带来气的损伤,所谓“气随津脱”即是指此。故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痰饮篇》有“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之说。四君子汤具有甘温益气、健脾养胃之功,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津液的源泉,所以补气必须从脾胃着手。生脉散具有益气敛汗、养阴生津之功二方合用,共成健脾益气养阴生津之功。

四君子汤合生脉散的作用功效、主治病症、临床应用

【方药分析】四君子汤能使脾胃之气健旺、运化复常,资生气血。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则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故见害语低微、气短神疲、四肢乏力胃纳呆滞、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方中人参甘温大补元气、健脾养胃,白术苦温健脾燥湿,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与自术合用健脾除湿之功更强。炙甘草甘温调中,麦冬廿寒养阴生津,清虚热兼可除烦五味子酸收敛汗,二方合用具有健脾养胃、益气调中、养阴生津之功。

【用方指征】临床上以头晕目眩、少气懒言、倦乏力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质淡,脉虚无力;或咽干、唇焦舌燥、口渴少津、皮肤干燥或枯瘪,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淡红少苔,脉细数为用方指征。

【临床应用】

1.多汗症

临床上以自汗出或动则汗出过多,或盗汗,汗出恶风易感冒,伴声低气怯,心悸气短,面色黄尤华,口十便秘,舌光红少苔,细数无力为用方指征。

2.遗尿

临床上以小便不禁,尿意频频,时有尿自遗或不禁,面色淡白,心悸气短,甚则咳嗽、谈笑等均可出现尿自出,小腹时有坠胀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少苔,脉虚软无力作为使用本方指征。

3.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

临床上以饮食稍多即欲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伴胸闷脘痞,口干,面色淡白少华,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薄而干为用方指征。

4.慢性结肠炎

临床上以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不愈,伴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适,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明显增加,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口干舌淡,舌苔白而少津,脉细弱为用方指征。

5.肺结核

临床上以午后潮热,热势不高常伴恶风畏冷,自汗与盗汗并见,食少腹胀,便溏神疲,短气声低,面色淡白,咳嗽无力,咳痰清稀色白,痰量时多量少,偶见痰中带血,舌质淡,苔薄白而干,脉细弱而数为使用本方指征。

6.热病后恢复期

临床上以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高热之后,常在热退后出现食欲不振,口干便结,身倦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无华,舌淡红少苔,脉细数无力为用方指征。

7.慢性肝炎

对确诊为慢性肝炎的患者,临床上伴有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或大便干结,气怯声低,倦怠乏力,面色萎黄无华,胸脘痞满,舌质淡暗苔薄白或微腻,脉弦细无力者可使用本方。

8.冠心病

临床上确诊为冠心病,以胸闷或胸骨后隐痛、压迫感,动则气促,食少纳呆,大便不实,身倦无力,心悸头晕,面白无华,口淡口千,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细无力为用方指征。

9.低血压症

低血压症是指成人肱动脉血压低于2/8kpa,对伴有头昏、头晕,精神倦怠,健忘、失眠,纳呆便溏或便干,口千乏力,甚至有心前区重压感或晕厥、心悸不适等,舌质淡,苔薄白干,脉细无力者可使用本合方。

【临床报道】刘汉兴以本合方加减治疗气厥。患者每遇惊骇,突然哭叫一声,呼吸停止,面色青紫,眼睑上翻,失去知觉,全身僵直证属气机逆乱,升降失常,阳气不相顺接。治宜大补元气,养阴生律。方用人参、五味子、麦冬黄芪茯苓白术、山药、炒枣仁、远志为基本方。便秘加火麻仁、当归;纳差加鸡内金、芽服药3~5剂。结果治愈者74例,显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8%。

【临床体会】临床在应用本合方时,凡表现为脾气亏虚兼有阴虚或气阴两虚者均可使用我们运用本方加减治疗低血压症,常对气虚明显者加黄芪;阴虚明显者加女贞子、早莲草、何首乌;伴有心悸怔忡者加酸枣仁、柏子仁;食欲不振加谷芽麦芽、山楂、莱菔子;如虚劳不足诸症明显者合用黄芪建中汤,常可取得较好疗效我们曾以本方加减治疗顽固性自汗症例。患者为18岁女性,患病毒性心肌炎治疗后遗有多汗,曾在外地服中西药物治疗月余无明显疗效而来诊。诊见患者动则汗出或进食、饮水则汗自出,汗出身凉,但不觉怕风,时有盗汗伴纳差、乏力、口干、便结、舌质淡红、台花少津,细数考虑患者为热病之后,气阴两虚,故但益气固表则效果欠佳,即以本合方加减治疗方用太子参15g,茯苓12g,白术10g,麦冬9g,五味子6g,炙甘草6g,生地黄15g,地骨皮9g,煅龙骨30g,麻黄根9g,防风6g服5剂后出汗明显减少,盗汗消失。继以上方去防风、地骨皮,加煅牡蛎,连续用药10剂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发作。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