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阳封髓丹加味治疗口疮医案案例

1.李某,女,82岁。2009年4月9日初诊:口疮反复发作,舌痛,病已3年,口干口黏,夜间起来几次漱口,牙龈痛肿,口腔医院屡治不效,西瓜霜喷药,“顶药好一会儿”。脚凉,大便艰涩六七日一行,尿等待,夜三四次,舌淡胖润,右脉滑尺沉,左浮滑寸弱。分析其症,脚凉,舌淡胖润,右脉尺沉,是为阴证;口疮、舌痛、口干则属阴盛逼阳上浮所致,用潜阳封髓丹加味治疗,药用:

砂仁20 g,黄柏20 g,炙甘草30 g,附子20 g,干姜15 g,牛膝15 g,肉桂10 g,骨碎补20 g,白术10 g,茯苓30 g,淫羊藿20 g,通草5 g。7剂,水煎服。

复诊(2009年5月5日):1个月后,因看其他病而告,服药后诸症消失,便涩亦通,迄今未犯。

潜阳封髓丹加味治疗口疮医案案例

按:本案阴火,用四逆汤扶阳治本;牛膝、茯苓引火归原,砂仁纳下,30 g 炙甘草厚土伏火,皆为引火归原之佐助方法。没用通便药物,但由于治阳虚之本,故大便也通畅了。

在阴阳辨决中,神、色、舌、脉、口气、二便7项中,我的经验是有2项符合,个别的1项符合,所谓“但见一症便是”,比如舌胖润一项就可以确诊阴证。

2.聂某,女,40岁。江阴免煎中药沈阳地区销售经理,因推销其产品而结识。口疮反复发作10年,每因劳累则发,足凉,现正处于发作期。舌淡胖润,脉右寸滑尺沉,左寸尺弱。亦按阴火口疮处理,潜阳封髓丹加味:

附子30 g,砂仁25 g,龟甲10 g,黄柏10 g,炮姜25 g,.川牛膝15 g,肉桂10 g,沉香10 g,炙甘草60 g。

用其自家免煎中药口服,3剂后口腔溃疡愈合,巩固未发。

3.杨某,女,67岁。2008年10月7日初诊:口疮已经半年,服牛黄解毒丸不效,伴有咽痛,易汗,头部为多,足凉,舌淡赤胖润,右脉沉尺弱,左脉沉滑。按阴火口疮论处,潜阳封髓丹加味。处方:

砂仁20 g,附子20 g,黄柏10 g,炙甘草30 g,肉桂10 g,牛膝15 g,泽泻15 g,炮姜15 g,蜂房10 g。7剂,水煎服。

复诊:口疮、咽痛已愈,头汗、足凉亦减,以附子理中丸善后。

按:作为内科专家,五官科并非我所擅长,但我的五官科病人很多,都是口碑相传介绍而来,你治好一个,他带来一大帮。这里面关键是有一个“假火”问题,俗医不识,都按“上火”论处,“滋阴降火,杀人无算,真千古流弊,医门大憾也。”(郑钦安语)

五官科病例差不多有一共同特点,即从整体上看均现口和,尿清,畏寒等阴象,舌淡润或胖润有齿痕,脉见沉软无力之阴色阴脉。与此同时,在五官局部却出现目赤、龈肿、口疮、咽痛等肿痛火形,似乎火热之象。其实皆为阴盛逼阳,虚阳上浮之“假火”、“阴火”,俗谓“凉从脚下起,火从头上升”,本案即是典型案例。在阴证的大背景下,其他一切肿痛火形,其实都是阴火,是假火。五官科是阴火重灾区,俗医不识,治以泻火解毒,南其辕而北其辙,差之远矣。更可笑者,多少所谓名医、专家在电视、书刊上大讲特讲这些所谓治疗“上火”经验,误尽苍生。

我归纳五官科有“阴火四大证”,即口疮(含舌疮、唇疮),眼病(眼睛红肿疼痛,干涩),咽炎,牙痛,是五官科最常见的阴火证。近年来所治颇多,且多是屡治不效的顽固性病例,关键是识破阴火这一关。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