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饮食调摄
阳虚质的人日常食物应以温性食物为主,还应考虑有针对性地配合补气食物,保护脾胃。如果舌苔很腻,说明胃肠功能负担重,消化不好,要先调理好肠胃再进补。阳虚体质用中药进补,在温阳的时候要注意养阴。即在吃温性的中药如冬虫夏草时,要吃一点滋阴的药,调理阳虚质时要温补。还要缓补,也就是要服用药力比较缓慢的补益药物,如山药、枸杞、冬虫夏草等。
药膳举例:韭菜炒虾仁、核桃仁粥、当归生姜羊肉汤。
饮食宜忌:忌食、少食性质寒凉、易伤阳气的各种冷饮、生冷瓜果,如柑、香蕉、雪梨、柿子、百合、西瓜、番茄、甜瓜、火龙果、马蹄、枇杷、甘蔗、橙等。忌吃性寒生冷之物、少食滋腻味厚难以消化的食物,如荞麦、豆腐、兔肉、鸭肉、松子、花生、黑木耳、苦瓜、芹菜、萝卜、冬瓜、丝瓜、绿豆、海藻、海带、茄子、黄瓜、竹笋、空心菜、田鸡、菠菜、蘑菇、藕、蜂蜜、绿茶、紫菜、田螺、螃蟹等。少食的同时可以配合一些温热食物,且蔬菜尽量不要凉拌生吃,最好在开水中焯一下或者炖、蒸、煮后再食用。阳虚泄泻者还需忌食具有润下通便作用的食物,如核桃仁、芝麻、银耳、海参、海虾、牛奶、龙眼、桃子、萝卜等。阳虚便秘者需忌食收涩止泻、可加重便秘的食物,如莲子、石榴、芡实、乌梅、糯米、河虾等。
此外,阳虚体质应减少食盐的摄入,多盐饮食很容易引起肥胖、肿胀、小便不利、高血压。
(2)运动健身
由于该体质畏寒,易受风寒侵袭,锻炼时应注意保暖避寒。阳虚质应选择和暖的天气进行户外运动锻炼,不宜在阴冷天气或潮湿之处锻炼身体,如水中游泳易受寒湿,一般不适宜。根据中医理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观点,阳虚质的锻炼时间最好选择春夏天,一天中又以阳光充足的上午为最好的时机,其他时间锻炼则应当在室内进行。运动量不能过大,尤其注意不可大量出汗,以防止出汗伤阳。中国传统体育中的一些功法、适当的短距离跑和跳跃运动,如跳绳等均可以振奋阳气,促进阳气的生发和流通。
(3)起居调摄
阳虚质的人应注意保暖、多晒太阳(百会穴)、热水泡脚以温阳补气。阳虚质者耐春夏不耐秋冬,秋冬季节要暖衣温食以养护阳气,注意各关节、腰腹、颈背部、脚部保暖,尤其要注意腰部及下肢保暖;夏季暑热多汗,也易导致阳气外泄,使阳气虚于内,要尽量避免强力劳作,大汗伤阳;避免室外露宿,长期吹电扇或空调,同时避免在树荫下、水亭中及过堂风很大的过道久停,也不可以恣意贪饮生冷之物。阳光充足的情况下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不可在阴暗潮湿寒冷的环境下长期工作和生活。
(4)心理调摄
阳虚质者性格多沉静、内向,常常情绪不佳,易于低沉。应调节自己的情感,和喜怒,去忧悲,防惊恐。要善于自我排遣或与人倾诉,宽宏大量,以愉悦改变心境。
(5)推拿按摩法
按摩涌泉穴:涌泉穴是人体足底部的一个重要穴位,当我们卷足时,足掌前部会有凹陷,约当第二、三脚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与后2/3的交点上。取穴时,可以采用正坐或者仰卧跷足的姿势。按摩方法:每天晚上临睡前搓揉双手,使掌心、指尖变得温暖,然后按摩涌泉穴10~l 5分钟,左脚按完换右脚。如果可以,还可以用艾灸条进行艾灸,不仅能生发阳气,还能治疗失眠等多种疾病。
按摩内关穴:内关穴是位于手腕部位的一个穴位,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按压有酸胀感。每天闲暇时,可以用拇指指腹按揉内关穴10~15分钟。搭配位于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膈俞效果更为明显,不过由于膈俞位于背部,需要他人帮忙才能实现,有条件可以尝试。
按摩关元穴:关元穴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元气虚损的病症,如中风脱证、身体无力、易疲劳、怕冷等。关元穴位于人体“阴脉之海”的任脉,肚脐之下3寸,即每个人手掌4指并拢的位置,又称为下丹田,具有培补元气、强壮身体的作用。按摩方法:首先可以以关元为圆心,左或右手掌做逆时针及顺时针方向摩动各3~5分钟。然后,随呼吸按压关元穴3分钟。也可以用艾条灸关元,每次10分钟左右,有很好的强壮作用。
(6)中药调理
膏方可选补阳祛寒、温养肝肾之品,常用药物有鹿茸、海狗肾、冬虫夏草、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肉苁蓉、补骨脂、胡桃、杜仲、续断、菟丝子等制作成中药膏方服用。
成方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全鹿丸。若偏心阳虚者,桂枝甘草汤加肉桂常服,虚甚者可加人参;若偏脾阳虚者,选择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脾肾两虚者可用金匮肾气丸。
※ 附子理中丸 ※
组成:附子、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效:温中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