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的现代药理与作用功效_巴豆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药物成分】巴豆种仁含脂肪油,油中含有巴豆树脂,系巴豆醇、甲酸、丁酸及巴豆油酸结合而成的酯,有强烈的致泻作用。此外,含蛋白质约18%,包括一种毒性球蛋白,称巴豆毒素。另含有巴豆苷(1%~3.8%),精氨酸、赖氨酸、解脂酶及一种类似蓖麻碱的生物碱。

【现代药理】

(1)巴豆短时期内可造成多次大量水泻,伴有剧烈腹痛和里急后重。

(2)巴豆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流感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巴豆油有镇痛和促血小板凝集的作用。

(4)巴豆油、巴豆树脂和巴豆醇脂类均具有弱致癌性。

(5)巴豆油口服半滴至1滴,即能呕吐并产生口腔、咽及胃黏膜的烧灼感。(6)巴豆油外用,对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

【性味与归经】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

【传统功能】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用法与用量】人丸、散服,每次0.1~0.3g。大多数制成巴豆霜用,以减低毒性。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虚证、体弱及妇女妊娠、哺乳、月经期忌用。无寒实积滞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临床应用】

巴豆的现代药理与作用功效_巴豆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1)单纯性肠梗阻:用补中益气汤取浓缩液200ml,置凉,送服巴豆仁1粒/次,间隔1小时,服至排气;服用3次后,24小时无排便、排气,则转手术。治疗40例,痊愈3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

(2)白喉:在患儿头部涂少量鸡蛋清,用复方巴豆丸(巴豆2份、乌梅肉3份捣烂,加入朱砂1份混合均匀,做成绿豆大小,装瓶密封备用)1粒,置于印堂穴上,用胶布固定,8小时后若出现红晕或水疱,则用冷水冲洗并冷敷后,再涂蛋清并垫小棉片,另换1粒外贴。并适当补液,以黄连水漱口。用复方巴豆丸外敷治疗白喉13例,经治疗3~4天,均获痊愈。

(3)痈肿未溃、疥癣恶疮:巴豆外用有蚀腐肉、疗疮毒作用。治痈肿成脓未溃者,常与乳香、没药、木鳖子等熬膏外敷,以蚀腐皮肤,促进破溃排脓;治疗恶疮,单用本品榨油,以油调雄黄、轻粉末,外涂疮面即可。

(4)胆囊炎、胆石症:用巴豆粉胶囊合茵陈大柴胡汤,治疗胆囊炎、胆石症均取得满意疗效。

(5)小儿口腔溃疡:用去壳巴豆、白矾各2g,雄黄0.4g,捣成膏状,制成35粒。取1粒贴在印堂穴,24小时后取下,若出现局部红肿或发疱,则用5%碘酊外涂。用以上药治疗小儿口腔溃疡52例,经1~3次治疗后,全部治愈。

(6)胆石症:服巴豆粉5天,茵陈大柴胡汤15天。以上方治胆石症患者300例,其中痊愈87例,显效188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排石率为91.6%,排净结石率为29%。

(7)骨髓炎、鼻窦炎:用巴豆与黄蜡配伍,制成巴豆丸,囫囵吞下,可治疗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鼻窦炎。

(8)小儿鹅口疮:以巴豆1g,瓜子仁0.5g,共研后加少许香油调匀,然后揉成小团状敷于印堂穴,15分钟后取下,每日1次,一般连用2次。

(9)寒积便秘:大黄、干姜、巴豆霜各等份,共研粉,炼蜜为丸,每次服用0.6~0.9g,米汤或温开水送服。

(10)胆绞痛:巴豆仁切碎置胶囊内,每次服100mg,小儿酌减,每3~4小时用药1次,至畅泻为度,每24小时不超过400mg。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