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组成】穿心莲内酯。
【功能】清热解毒。
【作用功效】用于治疗病毒性肺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现代药理】
1.本品对细菌内毒素引起的家兔发热有较强的解热作用,作用迅速并可维持4小时以上。
2.本品能对抗由二甲苯或组胺所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并对肾上腺素急性肺水肿有明显对抗作用。
3.本品能缩短戊巴比妥钠引起的白鼠睡眠潜伏期,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4.本品能明显促进大白鼠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加机体对病原体感染的应急能力。
5.本品对流感病毒、肺炎腺病毒(Adv)、肠合胞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均有灭活作用。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一日400~800mg,用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分2次滴注,每次不得超过400mg;肌肉注射,一次40~80mg一日1~2次,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与副作用】
过敏性休克患者,女,1岁。因支气管炎就诊。给予穿琥宁注射液静脉滴注20分钟后,患者自感胸闷、心慌、呼吸困难,继而出现心悸、出汗、恶心、头痛、全身软瘫无力,脉细、心率84次/分,继之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晕厥、意识丧失,几分钟后意识渐恢复。考虑为穿琥宁注射液所致过敏反应,立即让患者平卧、吸氧、肌肉注射非那根、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及肾上腺素、快速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及维生素B、维生素C ,用药10分钟后,上述症状逐渐消失,继续观察2小时,患者体征平稳。
2.过敏性皮疹患者,女,17岁。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穿琥宁注射液200mg,静脉滴注,20分钟后患者突感颈部瘙痒,继而瘙痒剧烈,且从颈部至面部潮红,渐出现蚕豆大小疹块,随之背部、双大腿内侧满布。立即停止输液,给予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 、地塞米松加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小时后瘙痒减轻,红疹逐渐消退,次日复诊时痊愈。
3.血小板减少患者,女,9岁,诊断为慢性结肠炎。入院时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4.2×10%/L、红细胞3.57×1012/L、血小板120×109/L。用穿琥宁800mg静脉滴注治疗,每日1次,同时口服结肠炎丸。连续用药第5天时腹痛、腹泻好转,但皮肤出现紫斑,复查血常规,红细胞、白细胞均无明显变化,但血小板下降至20×10'/L。连续用药第8天,复查示血小板18×10'/L,皮肤紫斑明显增加,并且齿龈大量溢血不止,立即应用维生素K、止血敏、氨甲苯酸静脉滴注及云南白药局部外用,维生素C 静脉滴注2天,仍出血不止。立即停用穿琥宁,同时加用激素治疗,出血渐减少。继续使用结肠炎丸,病情稳定,血小板回升。
4.皮下紫癜患者,女,64岁。因头昏、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静脉滴注穿琥宁注射液800mg和青霉素800万单位,每日1次。用药5天后患者双下肢出现散在瘀斑,同时右眼结膜片状出血,牙龈渗血。经停药,采用止血敏及输入血小板混悬液等对症治疗,3天后,上述症状得以缓解。
5.药物热患者,男,34岁。因咽痛、咳嗽给予穿琥宁800mg,静脉滴注。1小时后患者畏寒、发热,体温38.9℃,给予安痛定肌内注射,6小时后退热。次日继续用药,又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停药,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继以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症状缓解。
6.腹痛、腹泻·患者,女,64岁。因发热、咳嗽就医,无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现象。常规检查后,用穿琥宁注射液静脉滴注,约10分钟后患者突发脐周阵痛,恶心呕吐1次,体格检查示脐周轻压痛、肠鸣音亢进。减慢穿琥宁滴速,观察患者情况,若患者腹痛难以忍受,立即停用穿琥宁,给予654-2注射液肌肉注射,10分钟后腹痛缓解,面色好转。继续滴注丁胺卡那霉素,无不良反应。第2天再次用穿琥宁静脉滴注时又出现上述同样反应,对症治疗后缓解。
7.其他尚有血管性刺激痛、呼吸困难、喉头水肿、心肌损伤等报道。
【注意事项与禁忌】
1.使用过程中偶有发热、气紧现象,停药后即可恢复。
2.孕妇慎用。
3.本品忌与酸、碱性药物或含有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为抗氧化剂的药物配伍。
【分析与评价】穿琥宁注射液(又名穿心莲注射液)含穿心莲内酯。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曾通报其不良反应有药疹、血管性刺激痛、胃肠不适、呼吸困难、寒战、发热、过敏性休克、血小板减少、喉头水肿、心肌损伤等。提醒医务人员应严格按说明书规范使用,对有药物过敏史、过敏体质者、儿童慎用。由于该药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尤其是每日应用60mg以上时,应严密观察血小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