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组成】龙胆草、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关木通(现改为木通)、车前子、当归、地黄、炙甘草。
【功能】清肝胆,利湿热。
【主·治】用于治疗肝胆湿热之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
【现代药理】
1.本品对醋酸所致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蛋清性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本品能增加幼鼠胸腺的重量,产生不同类型的T细胞,释放巨噬细胞活化因子,刺激淋巴细胞转化,调节抗体产生,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疾病康复。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
【不良反应与副作用】
1.肾损害患者,男,55岁,因头痛,血压增高3年余,乏力、消瘦、腹胀近1个月,于2000年10月12日入院。患者于1997年4月因高血压、头痛,经中医辨证施治后开始服用龙胆泻肝丸3g,一日3次。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血压平稳,以后间断服用。2000年2月起,患者一直按照说明书规定用法用量口服龙胆泻肝丸3g,一日3次。间断用药3年。2000年10月,患者出现食欲减退、乏力、消瘦、腹胀,进食后伴返酸,遂来院就诊。诊断:高血压合并肾损害。停用龙胆泻肝丸,并给予降压药治疗。2001年1月,患者因头痛、乏力加重,消瘦,体重2个月内下降了10kg,再次就诊。经肾穿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马兜铃酸肾病),肾功能不全,尿毒症,肾性贫血,继发甲状腺功能亢进。进行血液透析治疗2个月后患者病情平稳,准备转院行肾移植。
2.其他尚有龙胆泻肝丸服后导致流产的报道。
【注意事项与禁忌】
1.久服宜伤脾胃,故病愈应及时停药。
2.气阴两虚者慎用。
3.孕妇禁用。
【分析与评价】本例患者有明确的长期服用龙胆泻肝丸的病史,以后发生肾功能衰竭,诊断明确。近年来该药的肾毒性已被临床肯定,主要是由于其中的关木通所致。
2000年7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报了龙胆泻肝丸引起肾损害的病例报告12例,其可能与关木通中的马兜铃酸有关。关木通中的马兜铃酸能导致肾间质损害,发生肾小管间质性肾病。含有关木通的中成药有41种。目前已经停止关木通(包括龙胆泻肝丸在内的中成药中的关木通)的使用。建议龙胆泻肝丸的临床应用应在医师指导下,严格按照适应证使用,避免大剂量、长疗程服用。肾功能不良者、老年人、儿童、孕妇等人群使用应谨慎,治疗期间应注意检测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