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作庭燎,甲煎粉相如。
岂若炷微火,萦烟娲清歌。
贪人无饥饱,胡椒亦求多。
朱刘两狂子,陨坠如风花。
本欲竭泽渔,奈此明年何。
———《拟古九首》·宋·苏轼
物种基源
胡椒,胡椒科,多年生藤本植物胡椒近成熟或成熟的干燥果实,又名椹圣、蛤蒌。因其辛辣似椒故得椒名,实非椒。胡椒不能独立生长,只能沿着树木或其他物体向上攀缘。人工种植的胡椒园,要竖立一根根木桩、水泥柱,任凭胡椒藤攀缘。它喜欢吃“荤”性,人们为了要使胡椒能多结果,得增施一些小鱼、碎骨、小虾等有机肥料。
胡椒的商品有黑胡椒和白胡椒两种。采未熟果,干燥后变黑色,为黑胡椒。成熟果,经加工后,擦去外皮,即为白胡椒。原产热带亚洲,我国广东、广西、云南有栽培。我国海南岛和云南南部山地也有野生的胡椒。
生物成分
经测定,每100克胡椒含水分10.2克,蛋白质9.6克,脂肪2.2克,碳水化合物76.9克,不溶性纤维2.3克,钙2毫克及辣味成分,还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胡椒醛、隐酮、水茴香萜、倍半萜苷等。为天然调味料。
作用与功效性能
1.性味归经
胡椒,味辛,性热;归胃、大肠经。
2.医学经典
《新修本草》:“温中散寒,下气,消痰。”
3.中医辨证
胡椒,质坚硬,气辛香,主入中焦,而温中散寒,味厚而下气,辛散而止痛,治心腹冷痛、呕吐吞酸、肠鸣泄泻、冷痢、阴疝、头痛、鼻渊、齿痛。
4.现代研究
胡椒有抗惊厥、镇静、降血脂、利胆、升压、杀虫作用,对感冒咳逆、寒气攻胃、赤白痢疾、反胃呕吐、小儿消化不良等有食疗助康复之效。
禁忌人群与注意事项
热性疾病患者不宜服食胡椒及胡椒制品。
传说故事
唐太宗与胡椒
据《唐太宗实录》云:贞观年间,唐太宗患气痢,久治不愈,遍服名家医药,无效,因此,诏访求治之方。皇宫一卫士进一方,用黄牛乳煎胡椒可医。唐太宗服后果然痊愈。唐太宗看胡椒像桑葚,而药效如神,便赐名为“葚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