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的茶树品种、优越的自然环境、精湛的加工技术形成了闽北乌龙茶特有的品质风格。如闽北水仙“得山川清淑之气”,成茶条索壮结沉重,叶端扭曲,色泽绿褐油润,间带砂绿蜜黄(俗称鳝皮黄),香气浓郁,似兰花幽香,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橙红,叶底黄亮肥厚柔软,叶缘朱砂红边,即“三红七绿”;武夷岩茶外形条索粗壮紧实,色砂绿带蜜黄,鲜润光泽,泛“宝色”,汤色橙黄显金圈,叶底肥厚、柔软、透明,绿蒂黄底边镶红,花果香郁高长.滋味浓醇甘爽,饮后有“味轻醍醐,香薄兰芷”之感。这些为岩茶所独具的香味丽质以“岩韵”概括之。誉称“臻山川I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的“岩韵”唯武夷茶所仅有。如武夷水仙外形肥壮.色泽绿褐油润带宝色。部分叶背呈现砂粒,叶基主脉宽扁明显,香浓锐,具特有的“兰花香”,味浓醇厚,喉韵明显,回甘清爽,汤色深,橙红耐泡,叶底软亮;武夷肉桂条索匀整、壮结,色泽褐绿,油润有光,部分叶背有青蛙皮状小白点,桂皮香明显,佳者带乳味,久泡犹存,冲泡四五次仍有余香,入口醇厚回甘,咽后齿颊留香,汤色橙黄清澈,叶底黄亮,红点鲜明,呈绿叶红镶边状。
闽北乌龙茶主要以武夷山市的武夷岩茶为代表。
武夷岩茶制造方法独特,工艺精巧,兼有红、绿茶制造原理的精华。在制作过程中既精选适制的茶树品种,严格的采摘标准,又运用了精湛细致的焙制技术。武夷岩茶传统手工制法多达十三道工序,现除极品名茶仍采用传统制法外.大宗产品均采用机械化生产。在制作工序上可分为:萎凋(晒青)、做青、杀青、揉捻、烘焙五道工序。
闽北乌龙茶鲜叶采摘标准:鲜叶采摘较粗老,一般标准是叶梢生育成熟形成驻芽时,采3~4叶.俗称开面采。由于老嫩程度不同,开面又可分为“小开面”、“中开面”、“大开面”三种。闽北乌龙茶一般应掌握在中开面开采,采中开面至大开面。但肉桂宜适度嫩采.掌握中开面至小开面开采,不宜“大开面”采。
①萎凋
萎凋是形成香味的基础,萎凋中变化最显著的是水分的丧失,鲜叶生机的减退,同时促进鲜叶内含生化成分的变化。相对闽南乌龙茶而言,闽北乌龙茶萎凋程度较重,减重率一般掌握在12%~15%。
武夷岩茶采用日光萎凋(晒青),当日光斜照,用竹制水筛(或竹席)置于室外,将鲜叶均匀薄摊在水筛上,使鲜叶均衡失水。青气消退,叶质稍软,顶二叶下垂,叶表失去光泽为适度。肉桂晒青一般20~30分钟,翻青I~2次,以失水率达10%~13%为宜。阳光强度太大时.可采用两晒两晾方法,以利均匀萎凋.避免晒伤。萎凋后将茶青移入室内晾青,时间0.5~1小时,让梗中水分及内含物质运送并扩散到叶张,俗称“还阳”。阴雨天可采用加温萎凋,萎凋程度减重率与日光萎凋相同。
萎凋后的茶叶,经过0.5~1小时的晾青后,进入做青作业。
②做青
闽北乌龙茶做青在室内进行,做青间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要求在65%~85%,做青历时8~12小时。早春室温低于20℃时采用室内加温做青。闽北乌龙茶做青采用手工水筛摇青、摇青机摇青和综合做青机做青。
手工水筛摇青是武夷岩茶传统做青方法。它是将0.3~O.4千克鲜叶置于水筛(直径90厘米)中央,双手执筛摇动,使青叶全部滚动,旋而又转,转而又圆,呈半球形,青叶则向一个动力中心旋转,使其互碰、叶缘摩擦。手动摇青往往做青不足、不匀或为加快完成该过程,常常辅以“做手”(用双手收拢青叶,挤、合、轻拍)。但对优良品种如水仙或名岩名丛等则采取“只摇不做”或“多摇少做”的原则。摇青时间与晾青厚度要根据品种、晒青程度和天气灵活掌握。同一品种,晒青重,则摇青时间短;晒青轻。则摇青时间长。气温低,湿度大,失水慢,叶内化学变化慢,应重摇、薄摊凉;而气温高,湿度小,失水快,叶内化学变化快,应轻摇、厚摊凉;气温高,湿度大,宜多次轻摇。
综合做青机做青,热风萎凋、摇青与晾青均在机内进行。该机由滚筒、通风管、风机、木炭炉、传动装置、机架等部分组成。滚筒直径920毫米或1200毫米。6CZ一92型综合做青机长2米,滚筒直径920毫米,由0.8毫米镀锌钢板卷制而成;筒壁均匀分布着圆孔,并开有进茶门;滚筒的右端面有一出茶门,可开启或关闭出茶门;简体内壁有4条木质螺旋导叶板,滚筒反转时将筒内茶叶从出茶门推出;转速为16转/分。通风管长2米,直径260毫米,位于滚筒中央部位;通风管与鼓风机出口相连,鼓风机进风口与木炭炉相连,可以加温;通风管壁也布有小圆孔,用来输送冷、热风。电机通过蜗轮蜗杆和三角皮带减速带动滚筒旋转。机架由角钢焊制而成,架上装有托轮组,支撑滚筒。传动配用功率1.5千瓦,风机功率0.75千瓦,装叶量50~100千克。
摇青程度依不同品种“看青做青”,晾青采用机内静置、间隔式吹风的方式进行。
在做青方式上,闽南制法具有“轻晒、重摇、摇次少、轻发酵”的技术特点,而闽北乌龙茶则具有“重晒、轻摇、摇次多、重发酵”的技术特点。具体表现在闽北乌龙茶做青具有摇青次数多(6~8次)、摇青历时短、摇青程度轻、晾青时间短的特点。闽北乌龙茶做青适度标准为叶脉透明.叶色黄绿.叶片柔软如绸,叶缘反卷形成汤匙状,叶缘朱砂红.达“三红七青”.青气消失,散发出浓烈花香。青叶减蓬率大约为25~28%,含水率约68%左右。闽北乌龙茶做青技术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茶树品种、鲜叶嫩度、萎凋程度、气候条件等“看青做青”。如水仙、梅占等含水量较高.而且是易发酵品种.操作要“轻、细、多摇少做”或“只摇不做”.特别是极品茶更应如此:肉桂品种含水量高.叶质肥厚,且较难发酵,宜“重晒、轻摇、摇次多、重发酵”;对菜茶或水分较少的品种.可以“少摇,多做、厚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