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失眠是指因运动训练而直接引起运动员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现象,该现象在运动员中普遍存在,它既是运动性疲劳的常见症之一,又是导致运动性疲劳的主要原因,常伴随运动员精神不振,困倦乏力,反应迟钝等症状,从而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和运动成绩。运动性失眠症状广泛存在于不同年龄、不同运动项目、不同运动等级的运动员,但主要发生在17~25岁的运动员高强度的运动训练中。95%的运动性失眠属暂时性生理性失眠,5%属持久性心理生理性失眠。前者心理疏导和自我调节就可以,后者需要药物干预治疗。
运动员高强度训练,精神处于亢奋状态,使阳气亢于外,导致夜晚阳盛不能入阴以致失眠,又因过度疲劳,直接累及全身肌肉筋骨,故可见肌肉、筋骨酸痛。运动直接累及全身肌肉,而脾合肌肉,主四肢,长期高强度的运动,导致脾的运化功能障碍,一则脾失运化,生痰生湿,郁久化火,痰火上扰心神而发病;二则气血化源不足,营血亏虚,不能濡养心神而发病;三则脾胃不和,饮食停滞于胃,
“胃不和则卧不安”。心主血脉,藏神,运动时机体需要足够的气血来支持运动系统,如果运动量过大,超过了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的能力,则引起心功能异常。肝主藏血,肝主筋,筋是连接骨、关节和肌肉的一种结缔组织,肝为罢极之本,“罢极”即耐受疲劳的意思,当超负荷运动时,导致肝脏功能的损害,导致肝血亏虚,肝阴不足;又因运动员心理压力大,引起肝失疏泄,横逆犯胃,出现肝胃不和,以致失眠。肾藏精,主骨生髓,纳气,运动过量,“劳则耗气”,导致肾气的亏损;劳倦太过,肾阴耗伤,出现气阴两虚;或肾阴衰于下,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济,心火独亢,心神失交而失眠。
(1)心脾两虚证:症见失眠,多梦易醒,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淡白,头晕目眩,不思饮食,心悸不安,舌淡,脉弱等。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代表方:归脾汤加减。常用药:人参、白术、当归、黄芪、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木香。心血不足较甚者,加熟地、白芍、阿胶以养心血;不寐较重者,加五味子、夜交藤、合欢皮、柏子仁养心安神,或加生龙骨、生牡蛎、琥珀末镇静安神。
(2)食积阻滞证:症见失眠多梦,胃脘胀痛,食入胀闷,吞酸嗳气,食欲减退,便多或泻下不爽,肠鸣矢气,舌苔黄厚或腻,脉滑或弦等。治法:消导积滞,清利湿热。代表方:保和丸合枳实导滞丸加减。常用药:白术、茯苓、陈皮、半夏、莱子、连翘、神曲、枳实、黄芩、黄连、大黄、炒山楂。
(3)脾胃虚弱证(脾气虚弱证):症见失眠,胃脘隐痛,食少腹胀,口淡无味,便溏,神疲,肢体倦怠,舌淡,舌边有齿印,脉多虚无力。治法:健脾和胃,燥湿化痰。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合平胃散加减。常用药: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木香、香附、砂仁、苍术、陈皮、厚朴、半夏。
(4)肝胃不和证:症见失眠,胃脘或胁肋胀痛不舒,嗳气,呃逆,吐酸,苔黄薄,脉弦等。治法:疏肝和胃,燥湿健脾。代表方:柴平汤。常用药:柴胡、半夏、党参、甘草、黄芩、苍术、厚朴、陈皮、青皮。若胃脘有压痛,大便不爽,加干姜、大黄、焦山楂;若食后胃胀加重,加砂仁、莱菔子。
(5)阴虚火旺证:症见失眠,口干少津,心悸不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尿略多,舌质红少苔,脉细或沉细。治法:滋肾阴,清心火,安神。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和交泰丸加减,或黄连阿胶汤。常用药:熟地,山萸肉,山药,丹皮,茯苓,泽泻,杜仲,川断,牛膝,白芍,川芎,肉桂,黄连,阿胶,黄芩,鸡子黄。若口干舌燥加麦冬,玄参,夜交藤,合欢花。
(6)气阴两虚证:症见失眠多梦,疲倦乏力,体力恢复慢,心悸气短,汗多,腰困,脉大,尺脉尤甚。治法:益气养阴。代表方:补阴益气煎。常用药: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党参、甘草、白术、当归、陈皮、生黄芪、升麻、柴胡。
(7)心肝血虚证:症见人睡困难,易惊醒,头晕,筋肉酸痛,容易抽筋,筋骨关节活动疼痛易受伤,女运动员可见痛经,月经量少或闭经,舌略淡,苔白,脉弱细。治法:养血柔肝安神。代表方:养心汤合补肝汤加减。常用药:人参、黄芪、白术、当归、川芎、柏子仁、炒酸枣仁、远志、茯苓、五味子、肉桂、半夏、熟地、白芍、制首乌、枸杞子、鸡血藤、木瓜、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