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功效】
兔肉,具有补中益气、凉血解毒的作用。
在临床上,传统中医经常使用兔肉主治消渴羸瘦、胃热呕吐、便血、小便失禁、小儿痘疮、痔疮便血、大便秘结等病症。
【用法】
在饮食制作方面,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红烧、干煸、粉蒸、炖汤。
【食用禁忌】
第一,痘疹已发者忌食用兔肉。这是因为:在痘疹发时,邪气已经祛除,正气耗伤,这个阶段,从饮食调养的角度讲,补宜温热,不宜寒凉,食宜清淡,不宜厚腻。传统中医学认为,兔肉性凉且味厚,痘疹未发时,具有清透作用,已发时反于病无益,还会有损正气。因此,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明确指出:兔肉“若痘已发及虚寒者宜戒之。”所以,痘疹已发者忌食用兔肉。
第二,脾胃虚寒呕吐患者忌食用兔肉。这是因为:传统中医学认为,兔肉味甘、性凉,益气,具有养阴清热力强等特点,胃热呕吐者食用适宜,而对脾胃虚寒呕吐者来说,则以宜食温热,若食以寒凉,如食用兔肉等食品后,必会促使虚寒呕吐加重进而伤害身体。所以,脾胃虚寒呕吐患者忌食用兔肉。
第三,服用止血药时,忌食用兔肉。这是因为:在兔肉中含有卵磷脂较多,卵磷脂具有较强的抑制血小板黏聚、防止凝血的作用,在服用止血药时,如果患者食用兔肉,将会使止血药的作用减弱,于病治疗不利。所以,服用止血药时,忌食用兔肉。
第四,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患者忌多食兔肉。这是因为:慢性胃炎等慢性炎性疾病多属虚寒,传统中医学认为,兔肉性寒凉,如果患者多食则会加重病情,伤害身体。所以,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患者忌多食兔肉。
第五,孕妇与先兆流产者忌多食兔肉。这是因为:传统中医学认为,兔肉寒凉,清泄凉血,孕妇多食兔肉容易损伤胎元之气,导致躁动不安或妊娠下血。所以,孕妇与先兆流产者忌多食兔肉。
第六,服用氨茶碱等茶碱类药物时,忌食用兔肉。这是因为:药物研究表明,高蛋白食品能促进茶碱类药物的排除,使药物疗效降低,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兔肉,属于高蛋白的食品,从食品搭配上讲,与上述药物不宜同时食用。所以,服用氨茶碱等茶碱类药物时,忌食用兔肉。
第七,忌食用熏、烤的兔肉。这是因为:熏烤后的兔肉,蛋白变”性焦化,亚硝胺成分增加,含有亚硝胺的兔肉,不但营养价值降低,过量食用,还容易导致癌症。所以,忌食用熏、烤的兔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