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蛋白质缺乏的8大表现
二、蛋白质缺乏的体内代谢特点及危害
三、蛋白质缺乏的症状
蛋白质缺乏的8大表现蛋白质缺乏在成人和儿童中都有发生,但处于生长阶段的儿童更为敏感。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世界上大约有500万儿童患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其中有因疾病和营养不当引起,但大多数是因贫穷和饥饿引起的。其临床表现主要是:
(1)疲倦无力,学习或工作效率降低,且不能持久,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表情淡漠或烦躁易怒,动作较前缓慢,不爱活动,喜坐卧,体温降低,怕冷,血压偏低,心率徐缓。
(2)消瘦,体重减轻,皮下脂肪缺少,肌肉萎缩;若伴有水肿,则不易察觉消瘦,且体重不减轻。面貌衰老,毛发减少变软,色泽变浅,缺乏油光。
(3)水肿,轻者局限于踝部或小腿,重者全身水肿,并可有胸水及腹水。水肿多在血浆总蛋白量降至5.2%以下或白蛋白量降至2.3%以下时发生,劳动或多吃盐多饮水可加重水肿。
(4)胃肠道腺体萎缩,分泌减少,消化不良,腹胀,水样腹泻。
(5)儿童生长发育延迟,智力低下,学习困难。
(6)肝脏有脂肪浸润,体积肿大,可形成脂肪肝,久则演变为肝硬化。
(7)可有轻度或中度贫血,血糖偏低,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减少,胃酸缺乏.血钙亦可下降,基础代谢率降低。
(8)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降低。末梢血淋巴细胞所作体外研究显示,植物血凝素诱发转化的细胞及羊血细胞形成自发花结的淋巴细胞数量都见减少;体内试验可见T淋巴细胞功能受损。
蛋白质缺乏的体内代谢特点及危害短期蛋白质——能量缺乏时,体内的代谢特点
(1)利用储备,优先保持大脑必需的营养,维持大脑工作。
(2)胰岛素水平下降及高血糖素水平上升。动员脂肪、蛋白质转化供能。
(3)动员肌肉蛋白质分解。肌肉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从肌肉流向内脏,保证血浆蛋白的需求。保证内脏蛋白质合成。
(4)体重减轻和负氮平衡。体内糖原、蛋白质与水、钾一起储存于绌胞中, 在饥饿早期,当机体糖原、蛋白质、脂肪动用供能时,体重会减轻很快,并出现负氮平衡。
2.长期蛋白质——能置缺乏时,体内的代谢特点
长期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时,体内多种激素水平和身体成分发生明显改变,体重明显降低、各组织器官萎缩,出现严重的负氮平衡和一系列临床症状。
(1)贫血。蛋白质一能量营养不良常出现贫血,此时如仅补充铁剂,病人贫血症状不会改善,必须补充蛋白质、能量、铁、多种维生素,全面改善营荞才会见效。
(2)免疫功能下降。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病人抵抗能力下降,容易遭受感染。
(2)疲劳。细胞膜结构发生潜在改变,Na+ - K+ - ATP泵异常,绌胞内钾水平下降,钠水平上升;肝糖原和肌糖原耗竭,这些改变使病入极易疲劳。
(3)心、肝、肾、脑等各器官功能下降。各组织器官萎缩,重量减轻,功能下降。病人意识模糊,认知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休克。
蛋白质缺乏的症状1.蛋白质缺乏的共性反映
贫血,水肿,疲倦,免疫能力下降,伤口愈合困难,厌食,易感冒,易腹泻,皮肤干燥、无弹性、多皱褶,肌肉萎缩,指甲脆,头发易断、脱落,萎靡且 易怒。
2.蛋白质一能量营养不良的四种类型
(1)水肿型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水肿、腹泻,常伴有突发感染、生长缓慢、头发改变、表情冷漠或情绪不好、虚弱无力等。
(2)干瘦型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体重、体温低于正常,如果病程较长, 身高也会低于相应的标准。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缓慢,消瘦无力,贫血,无水肿,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疾病而死亡。病人肌肉萎缩无力,皮肤黏膜干燥萎缩,皮下脂肪减少,四肢如“皮包骨”;神情冷漠或烦躁易怒;病人有饥饿感,也有一些病人食欲不好;腹泻等。
(3)混合型营养不良。临床表现界于前两型之间伴有水肿。
(4)营养性侏儒。一些儿童对长期蛋白质和能量缺乏已经习以为常,其结果表现为生长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