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茯苓包
主料:山药粉100克,茯苓粉100克,面粉200克,白糖300克。
辅料:清水、猪油、青红丝各适量。
主料的药用价值:
山药:味甘,性平。有益气养阴、补益脾肺肾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白带过多、小便频数等症。
茯苓:味甘、淡,性平。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少食、呕哕、小便不利、胀满、浮肿、惊悸、失眠、健忘等症。
面粉:味甘,性温。有养心、益肾、补虚、除热、止渴、厚肠胃、强气力、实人肤体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口干咽燥、小便不畅、失眠、精神烦躁等症。
白糖: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舒肝和胃、滋阴润肺、生津止渴、解盐卤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虚脘痛、肺燥咳嗽、口渴咽干、盐卤中毒等症。
做法:
(1)先将山药粉、茯苓粉放入盆内,加水适量调成糊状,上锅蒸熟,然后调入白糖和青红丝,做成包子馅。
(2)将面粉加发酵粉和成面团,切成块,与馅包成小包子,上锅蒸熟即成山药茯苓包。
用法:随意食用,可做早、晚餐,连续食用,病好为度。
作用:本品具有益脾肺、补中益气、滋阴收摄之功效,适于因脾肺气虚所致遗尿病患儿食用。
山药茯苓包子
用料:山药粉、茯苓粉各100克,面粉1000克,白糖300克,猪油适量。
做法:山药粉、茯苓粉加清水适量,合拌成糊,上笼用武火蒸30分钟后取出。将山药茯苓糊加面粉200克,再加白糖、猪油调成馅。余下的面粉加清水适量,揉成面团,再加发面揉匀,静置2~3小时,至面团发起后,放碱揉匀,分成若干小面团,放入馅做成包子,上笼,用武火蒸15~20分钟。每日1次,早餐食用。
功效:健脾益肾,利湿降浊。
适应证: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少及消渴、尿频、遗精、遗尿等症。
山药茯苓包子
【原料】山药粉、茯苓粉各100克,面粉200克,白糖300克,猪油、青丝、红丝各适量。
【制作】将山药粉、茯苓粉放在大碗中,加适量水,搅拌成糊,再蒸半小时后调面粉、白糖及猪油、青丝、红丝成馅。取发酵调碱后的软剂与馅料包成包子,蒸熟即成。
【用法】当点心食用。
【功效】美容美发,补气健脾,增强记忆。常食可改善容颜与发质,并可提高大脑记忆力和思维力,使人平添活力,思维敏捷。
对兼有便溏不成形、水肿者尤为适宜。
山药茯苓包子
【组成】山药粉100g,茯苓粉100g,面粉、白糖、红绿丝、糖桂花、熟猪油各适量。
【加工】山药粉、茯苓粉放入盆中,加清水调成糊状,上蒸笼蒸约半小时后取出,加白糖、猪油、红绿丝、糖桂花调制成馅心。面粉合面与馅心作包子蒸熟。
【服法】可作主食。
【功效】补脾固肾。
【应用】脾肾气虚,食少便溏,尿频,遗尿。
【按语】本品原用于小便多,滑数不禁,为补脾固肾方。脾虚运化失常,则见食少便溏;肾虚膀胱不约,则见遗尿。方中以山药为主,补脾固肾;以茯苓为辅佐,补气健脾以助山药之力。本方可用于糖尿病。
本品重在滋补,有实邪者不宜食用。
山药茯苓包子
本方源自《儒门事亲》。
原料:山药粉、茯苓粉各100克,面粉200克,白糖300克,猪油、青丝和红丝各少许。
制作:将山药粉、茯苓粉放入碗中,加适量水,浸泡成糊,再蒸半小时后调面粉、白糖及猪油、青丝、红丝成陷。取发酵后的软面与馅料包成包子,上笼蒸熟即可。
功效:山药为药食两用食材,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谓其“健脾补益、滋精固肾、治诸百病,疗五劳七伤”;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之功。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本品健脾养胃、益气滋阴,可用于肿瘤患者脾胃功能虚弱、泄泻的辅助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