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中毒有哪些表现?

一.【毒性概述】

进食芸豆引起中毒的毒素物质仍不十分明确,因而中毒机理尚不清楚。以前笼统地将芸豆中的有毒物质称为豆素。后来有人认为,中毒与皂甙的溶血作用有关。近年来认为有毒成分可能是红细胞凝集素的凝血作用。也有人认为皂甙和红细胞凝集素在芸豆中毒中共同发挥作用,并且认为两者在鲜芸豆中存在的部位有所不同,前者存于豆荚表皮,后者存于豆中。

芸豆中的有毒物质易溶于水中且不耐高温,熟透无毒。因芸豆的品种和成熟程度不同,有的以豆荚为主,有的以豆为主,无论是皂甙还是红细胞凝集素,这两种物质均可使人中毒。

皂甙是一类极为复杂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其水溶液经振摇后,具有持久性泡沫,所以称为皂甙。皂甙对消化道有强烈刺激性,可引起出血性炎症,并对红细胞有溶解作用,加热100℃,经30分钟以上,可破坏毒性;豆粒中含血细胞凝集素,具有血细胞凝集作用。菜豆放置过久,尚可产生大量亚硝酸盐,引起变性血红蛋白症。芸豆小鼠灌胃急性半数致死量约19克/公斤。

二.【中毒原因】

芸豆是人们四季普遍食用的蔬菜,其中毒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在下霜前后多发。大量的事实表明,芸豆的中毒主要与烹调制做方法不当有关。如吃芸豆包子、饺子、馅饼、急火炒芸豆及各种凉拌芸豆等,都容易引起中毒,而吃熟透的焖芸豆从未发生过中毒。这是因为生芸豆所含的毒性物质可被持续高温破坏,加热不充分而毒素未被破坏,食入后就可引起中毒。所有引起中毒的芸豆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菜豆颜色尚未全变,嚼之生硬豆腥味浓”。

三.【诊断要点】

(一)有进食未炒熟菜豆的历史。

(二)临床表现:

1.潜伏期短、发病快,可在进食后数分钟发病,多数为2~4小时。病程短,多在1~3天内恢复。少数重症可发生溶血性贫血。

2.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上腹部不适或胃部烧灼感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多为水样便,重者可呕血)。

3.神经系统:头晕、头痛,四肢麻水、手脚发凉,可有胸闷、心慌、冷汗和腰背疼痛,体温多正常或伴有低热。

四.【治疗要点】

通常吐泻之后很快自愈,吐泻严重者可静脉滴注糖盐水和维生素C,以纠正水盐紊乱,并促使毒物的排泄。治疗原则是:

(一)排除毒物:催吐,洗胃,输液,利尿。

(二)对症处理:

1.胃肠炎可应用颠茄类药物,呕血者应用止血剂。

2.溶血时应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早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必要时输血。有凝血现象时,可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肝素等。

五.【预防措施】

避免芸豆中毒要点是要炒透煮烂,以便破坏其中的毒素,还要注意一次不要食用太多。无论采取何种制作方法,最好先将其用冷水浸泡或开水焯后再烹饪,以保证其加热充分,使之熟透。芸豆最好炖食,炒食时应使炒芸豆颜色全变,里外熟透,吃着没豆腥味。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