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晚上失眠怎么调理?老年人严重失眠怎么办?

文章目录

一、老年人晚上失眠怎么办

二、老年人失眠怎么调理

三、老年人失眠的心理调节

老年人失眠的主要因素

老年人晚上失眠怎么办

失眠影响中老年人健康。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有精神疾患引起的原发性失眠;更多的是继发于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细菌性感染、伤痛、急性心理应激(生活事件刺激)、环境改变(如噪声大、初到新环境等)都可影响睡眠质量。人们习惯内服安眠药及安定类药物治失眠,但极易成瘾,副作用多,不宜久服。

经验证明,老年人失眠贵在学会自我调理。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

老年人晚上失眠怎么调理?老年人严重失眠怎么办?

(1)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病室宜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室内光线要柔和、无噪音,清除房间异味,床铺宜舒适干燥。

(2)预防为主,消除病因。对爱生气的老人应多做安慰、开导工作,让其气机顺畅,心平气和;对心事重重、疑虑较多的患者,要及时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善言劝导,晚间避免看刺激的电视节目或书刊,避免因突然惊吓、精神刺激而加重病情。

(3)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严格遵守作息制度。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入睡前不做剧烈活动,不久看电视、小说,避免过度兴奋。

(4)睡前不宜饮浓茶、咖啡等刺激品,避免思虑过度,遇事豁达,保持乐观情绪。

(5)睡前适当散步,可起到安神、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运动量以身体稍感疲劳为佳。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临睡前进行一次快步行走,能帮助睡眠,其效果不亚予口服镇静剂。

(6)睡前宜足浴。“劝君睡前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热水足浴本身就有促进睡眠的作用,采取中药煎液足浴则疗效更佳。如:每晚睡前取磁石30克,菊花、黄芩、夜交藤各15克,水煎2次,去渣,加适量开水,每晚泡足15分钟后入睡。

(7)科学用枕很重要。枕头的高低应因人而异。枕头过低,可使头部血管充血,颈部肌肉不能放松,易感头昏脑胀,眼皮浮肿,颈部酸痛;枕头过高,可致打鼾,也易惊醒。失眠者可用安眠药枕:药用白菊花、磁石、合欢花、夜交藤各100克,朱灯心(剪断)、丁香各30克,石菖蒲、远志、茯神各60克,自檀香20克,冰片i0克(后加人)。若失眠伴多梦者加生龙骨100克、生牡蛎60克。共研粗末,装入50厘米×40厘米的布袋中,当睡枕用。

(8)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要有节制,忌生冷、甘甜、肥腻、辛辣之品,多食瓜果蔬菜等。晚餐不宜过饱,临睡前不要进食,但可饮适量牛奶。

老年人失眠怎么调理

老年人新陈代谢减慢,精力消耗较少,一般睡眠时间较少,每天睡5~6小时就足够了。虽然老年人夜间睡眠时间短,但却能利用白天打瞌睡来弥补睡眠不足,这种情况不能算作失眠。此外,偶然一两次睡不着觉也不能算是失眠。真正失眠则是一种病态,患者经常在床上躺上几个小时仍无法入睡,而影响第二天的正常生活,白天常有头晕、头胀、精神萎靡不振。

①白天做些运动,但不要在傍晚的时候。②注意所用的药物,如不清楚请向药师或医生咨询。③午后少服用刺激性物品。④午休时间不要太长。⑤避免紧张气氛,学会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⑥晚上避免强烈的体力活动和过度的脑力活动。⑦吃饭不能太多或太少,喝水不能过多,否则半夜要起床如厕。⑧按照身体时钟的节律按时上床、按时起床。⑨上床就是睡觉,不是为了读书,看电视或吃东西。⑩如果不能入睡,就先起床,做些事情(如读书),安静放松一下,等有睡意的时候再上床睡觉。⑪睡醒马上起床,如果再入睡,很有可能在一个睡眠周期的中间被迫惊醒。⑫起床有个过程,回到现实中要经过一段时间。⑬ 慢慢地适应光线,最好是日光,这样有助于设定你的身体时钟。⑭ 慢慢伸展身体使肌肉放松温暖起来。⑮要打哈欠就尽量打,这样有助于氧气交换。⑯洗澡有助于恢复精神。⑰吃点固体的平衡早餐,早餐量应能够补充一天能量需求的25%。⑱ 注意环境因素。如睡眠环境和睡眠习惯的改变。⑲ 布置好卧室。⑳睡眠应当在安全、舒适、安静和令人放松的地方。21.仔细选择睡床和床上用品,因为你生命中的1/3时间将与它们共度。22.床太软或太硬都会引起腰背酸痛。23.床上用品也要保持舒适。24.避免外界打扰(光线和噪声)。25.保持卧室的空气和湿度,必要时可以在散热器上放块湿毛巾或者安装1台加湿器。26.卧室的温度应保持16℃~18℃。27.把所有的时钟都藏起来,老是觉得休息时间在丧失特别容易引起紧张。

老年人失眠的心理调节

实际上老年人最常见的失眠多是情绪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容易产生悲观情绪,遇到不满意的事容易伤感;过于操心子孙的事,又力不从心,也会波及情绪;有的人身体出现某些异样的感觉,便猜疑是不是患了什么疾病,或听到别人患了什么病,自己也怀疑有了什么病等。这些思想波动都带有忧虑的色彩,致使晚上心情不得平静,难以入睡。同样,遇到高兴的事,情绪过于兴奋,也会影响睡眠。对患情绪性失眠的老年人,要注意做好心理安慰工作,尽量让他们生活得愉快、舒心,减少不良的心理因素干扰。老年人自身也要学会自我调理情绪,发挥内因的作用。主要是对事要保持平淡的心态,防止过忧过喜,避免情绪异常波动;平时多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和体育锻炼;睡前不要谈论、回想会引起心情不快的事,也要避免过于喜悦;不要为自己的失眠担心,随其自然;为了使心情平静,睡前还可以在室内外漫步或静坐。这些心理上的调理有益于睡眠。

总之,最基本的是做好心理准备,老年人如果出现暂时的失眠,他们刚躺下不久就开始担心入睡问题,这样反而因为担心而加重失眠程度.所以,对失眠引起的症状要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这样对人的影响才会越来越小。

老年人失眠的主要因素

老年人失眠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失眠成了困扰老年人生活的难题。老年人失眠主要表现在入睡时间延长,易醒,觉醒次数增加,夜间睡眠浅等特点。引起老年人失眠的原因包括生理因素、健康因素、精神疾病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

老人一般每晚能睡5-6小时。睡眠是脑部的一种活动,由于老年人神经细胞的减少,因此失眠是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的一种表现。此外,由于老年人逼尿肌功能紊乱,膀胱内残余尿多,导致夜尿次数增多,从而扰乱睡眠。

很多疾病可影响睡眠质量,体弱多病的老人比健康的老人更容易失眠,引起失眠症。高血压、脑出血、脑梗死、痴呆、帕金森病等疾病可使脑部血流量减少,引起脑代谢失调而产生失眠症状。此外,老年人多患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其他退行性脊椎病、颈椎病、类风湿关节炎、四肢麻木等。这些病可因为疾病本身或伴随症状而影响睡眠,加重了老年人的失眠。

有关资料统计显示,老年人中有抑郁及抑郁症的比例明显高于年轻人。抑郁症患者多有失眠、大便不通畅、心慌等症状,其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及深睡眠减少。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后半夜睡眠障碍越来越严重,主诉多为早醒和醒后难再入睡。

此外,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均可引起老年人过多思考、不安、忧伤、烦恼、焦虑、痛苦等,这些都可使老年人产生失眠。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