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人失眠的心理治疗
二、老年人失眠症怎样进行心理调适
老年人失眠的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在失眠的治疗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很多医生在处理失眠时常常只给患者催眠药。虽然催眠药能暂时改善患者的睡眠,但由于现有的催眠药容易产生耐受性,再加上失眠的原因未除去,特别是认知方面的原因未除去,失眠又会很快加重。如果能配合适当的心理治疗,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应用于失眠的心理治疗缺乏固定的模式,需要医生发挥创造性,根据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方法。要想找到一种合适于某一患者的治疗方法,对临床医生是一个挑战。
不管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失眠,都可能有两个主要的心理问题:一是对失眠原因和后果的认识不正确或不合理,二是由这种认识产生的担心和焦虑。因此,心理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针对这两个方面,为此,可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治疗。
一、支持性心理治疗
支持性心理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的担心和焦虑。
认真倾听患者的叙述,不仅可以了解患者失眠的原因、失眠的发展过程,以及患者对失眠的感受,而且使患者感到医生关心他的痛苦,取得患者的信任,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同时向患者介绍一些睡眠的知识,解释他心中的种种关于失眠的疑问,说明短期失眠对人无明显损害,并提出一些如何改善睡眠的建议。这样有助于激发患者的勇气和增强患者的信心。
患者心中的种种疑问得到正确解释后,常常可以减轻患者的担心和焦虑情绪。
1.担心失眠会对身体产生严重的危害
虽然睡眠对于人的身体和心理的恢复十分重要,但不应过分夸大失眠的危害性。实际上偶尔失眠、短暂失眠,甚至较长时间的失眠对人体的健康和心理活动无明显影响。有时需要对失眠者作较详细的解释,以减轻患者的担心和焦虑情绪。
2.梦也常存在误解
认为做梦,尤其是梦多,就是没有睡好,甚至认为是失眠。其实,每个人每天晚上都会做梦,甚至连做几个梦。有些人似乎一夜无梦,这是由于觉醒的时间离做梦的时间较远,记不清有梦。有些人则在临近做梦的时间醒来,故而记得梦。实际上,有梦就说明已经入睡,而且更可能是快动眼期睡眠。快动眼期睡眠可能有助于人的学习和记忆。与其说梦对人有影响,不如说梦的内容对人有影响,因为大多数梦的内容都具有负面性质。这种内容的梦,尤其是一些怪梦或噩梦,使人久久不能忘怀,因而明显影响人的情绪。
3.对催眠药存在误解
一是认为催眠药损伤脑细胞,二是怕成瘾。现有的证据表明催眠药如苯二氮类和非苯二氮革类不会损伤脑细胞。苯二氮革类有可能影响人的记忆,但这发生于服用的剂量较大和服用时间较长的时候;小剂量催眠药对人的记忆无明显损害。虽然催眠药都可以发生依赖性,但催眠药的依赖性不同于吗啡一类成瘾物质:一是产生依赖性的严重程度更轻,戒断症状更轻,也更容易戒断;二是不会产生像吗啡类那样强烈渴望用药的心理依赖。如果用的剂量小,而且间断用药,产生依赖性的机会也会大大减少。
二、认知治疗
认知治疗的目的在于纠正患者对失眠原因的不正确认识和对失眠后果的夸大。
试用说服患者放弃自己“不正确”或“不合理”的信念常常会引起争论,甚至使患者产生对抗情绪。可采用一种替代的方法,先了解患者对失眠原因和对失眠后果的分析过程,然后本着尊重患者的原则,帮助患者把这一分析过程看成是分析他个人经验的一种可能的方法,而不是要试图去纠正这一方法。在与他共同探讨他的观点的起源和意义后,尝试从另一种观点解释他的经验,促使他认识到他自己观点的主观性质。这样,也许患者更容易放弃自己对失眠原因的“不正确”或“不合理,,的信念,而接近于真实。
老年人失眠症怎样进行心理调适老年人失眠的比例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时间减少,而且睡得不深,晚上成为难以打发的时光,这是心理门诊常见的问题。
遇到失眠的老年人,滥施安眠药可能造成药物的积蓄和依赖,过量还容易诱发老年人谵妄发作或者昏睡不醒。安眠药还可能抑制呼吸,出现生命危险。只有查明确实是由于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失眠,才可以用安眠药帮助睡眠。
患失眠的老年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境遇性失眠。其特点是因环境的变更容易出现失眠。离家外出旅行或探亲访友,生病住院,乔迁新居,室内床铺变换位置等都会引起睡眠不安。
有境遇性失眠现象的老年人应从改善睡眠环境着手,选择朝南居室,通风干燥,避免燥音。室内陈设力求简单,床铺不要经常变动,按久已形成的习惯安排。室内灯光不要太亮,窗帘最好选用色深、质地好、可遮光、挡风、隔音的布料做成,被褥轻软、舒适、保暖为佳。
另一种老年人常见的失眠是情绪性失眠,原因是情绪的波动而造成失眠。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容易滋生悲观情绪。看见或听到不好的事情很容易和自己联系起来,勾引出过去经历过的辛酸事。身体出现某些异样的感觉,也容易猜疑是不是患了什么疾病。这些情绪波动都带有忧虑的色彩,致使晚上心情不得平静,难以入眠。
对情绪性失眠的老年人要做好心理安慰工作。应尽量让他们生活得愉快、舒心,减少不良的心理因素干扰。老年人自己也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避免情绪大苦大悲的波动。保持平淡的心态。凡事都要辩证地看,多看积极的一面,少看消极的一面;多想想今天和明天,少做痛苦的回忆;多从事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少做无根无据的猜测。入睡之前不要谈论回想引起心情不愉快的事情。这些心理上的调理是有益于睡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