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殖吸虫病

并殖吸虫病疾病介绍

并殖吸虫病由寄生于人体内各脏器(以肺部为主)的并殖吸虫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并殖吸虫需两个中间宿主即川卷螺或拟钉螺及石蟹或喇蛄。当人吃进这些带囊蚴的蟹肉或喇蛄肉后,即可感染本病。本病有两种主要临床类型:卫氏型并殖吸虫病,由卫氏并殖吸虫等引起。以咳嗽、胸痛、咳果酱样痰等呼吸系统症状为特征,痰中常可找到虫卵。四川型并殖吸虫病,以皮下游走性包块、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末梢血液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为特征。诊断主要依据血清免疫学反应。治疗以吡喹酮或硫双二氯酚为首选药物。

并殖吸虫病常见症状及对应治疗方法大全


一、并殖吸虫病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并殖吸虫病并发可见于:

1、肺型可能产生的疾病有哮喘、肺气肿、支气管炎、及液气胸,常见继发感染,伴胸腔积液。

2、脑型肺吸虫病可并发癫痫、抽搐、运动障碍。严重者可出现截瘫。

3、全身多部位的脓肿、囊肿病变。囊内由肉芽组织充填、纤维化,最后形成疤痕。

二、并殖吸虫病应该如何预防

该病可在流行区或到达流行区内,通过生食或半生食石蟹、蜊蛄、沼虾、红娘华或饮用生的溪水及食具(刀、砧板)的污染获得。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切实做到不生食或半生不熟的石蟹、蜊蛄及生水等以预防感染,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便,避免虫卵随雨水冲入溪流污染水源。患者一旦得病,应彻底治疗。

1、及时发现并彻底治疗患者,对病畜、病兽加强调查和捕杀。

2、防止患者的痰液和粪便污染水源,用生石灰杀死痰液和粪便中的虫卵。

3、饲养鲶鱼和家鸭吞食淡水螺和螬蛄,以切断传播途径。

4、不吃生的或半熟的溪蟹、淡水螺和螬蛄,不喝生溪水。

三、并殖吸虫病有哪些典型症状

1、呼吸系统症状

卫氏并殖吸虫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在非不,咳嗽、咳痰、咯血,痰呈铁锈色,棕褐色或烂桃肉状等为典型表现。

  2、腹部症状

由于童虫或成虫在腹腔内窜行游走,引起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及肝肿大,甚至出现腹水、肠粘连、肠梗阻。

  3、神经系统症状

以脑型多常见,脊髓型少见,a、脑型:早期有头痛、呕吐、法宁迟钝、视盘水肿或颅内压增高,甚至有瘫痪、失语、偏盲、共济失调等,后期脑部病灶愈合钙化,常遗留癫痫反复发作;b、脊髓型:有运动障碍、感觉缺失、腰痛、坐骨神经痛或大小便失禁等。

  4、皮肤症状

主要表现有皮下结节或包块。

  5、其他

当然肺吸虫侵入眼球后组织可表现眼球胀痛,眼球突出和眼周皮下组织结节。部分病人可出现心包积液

四、并殖吸虫病病人的饮食宜忌

一、并殖吸虫病的食疗

1、焦锅粑60克,砂仁,小茴香,桔皮,花椒,白术各6克,共研细末,每次6克,温开水送服。

2、银耳瘦肉汤

用料:银耳20克、猪展(左加月)300克、木瓜一只、姜一片。

做法:猪展(左加月)出水过冷河;银耳浸透,出水过冷河;木瓜去皮去核切件。把适量水煲滚,放下银耳、木瓜、猪展(左加月)、姜煲滚,慢火煲二小时半,下盐调味。

3、鳗鲡粥:鳗鲡1尾,切成小块,粳米250g。煮成稀粥,以盐、姜、葱等调味食。

二、肺并殖吸虫病患者宜食用

1、多喝开水。

2、食物要煮熟吃。

3、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三、肺并殖吸虫病患者忌食用

不吃生的或半熟的溪蟹、淡水螺和螬蛄,不喝生溪水。

五、并殖吸虫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并殖吸虫是并殖吸虫病(又称并殖病、肺吸虫病)病原体。分类学隶属于并殖科。目前世界上报道的并殖吸虫有50多种。中国报道的有28各种。其中有些是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者。能致病者粗略可归纳为两个类型。以卫氏并殖吸虫为代表的人兽共患型和以斯氏狸殖吸虫为代表的兽主人次型。

六、并殖吸虫病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一、病原学检查

1、查痰液虫卵阳性可确诊为卫氏并殖吸虫病,检出率可高达90%,痰液中发现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及夏科—雷登结晶有助于诊断四川并殖吸虫病。

2、查粪便虫卵在15—40%病人粪便中可查到虫卵。

3、脑脊液及其他体液检查脑型患者的脑脊液压力增高,无色微混或血性,细胞数增加并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可找到肺吸虫卵、胸水、腹水和心包积液等多为渗出液,草绿色或红色,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偶可见虫卵。

4、活体组织检查皮下结节或包块活检,可见嗜酸性肉芽肿,有嗜酸性粒细胞及夏科—雷登结晶,亦可检出成虫、蚴虫或虫卵。

二、免疫学检查

对早期感染无血痰病人及腹外型病人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1、皮内试验以1:2000的并养吸虫抗原0.1ml的再生前臂内侧皮内注射,15—20分钟看结果,若皮丘直径>1cm、红晕直径>2cm,伪足>1个者为阳性。阳性符合率可高达95%以上。因与其他吸虫有交叉反应,只能作为初筛。皮试阳性只能说明有过吸虫感染,不能诊断为吸虫病。

2、检测血清抗体用并殖吸虫成虫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补体结合抗体,当体内有活虫时阳性率可达100%,但与其他吸虫有交叉反应,故不能用于考核疗效。

3、检测血清中循环抗原单克隆抗体——抗原斑点试验(McAb—AsT)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并殖吸收虫的循环抗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阳性可率达98%以上,是早期诊断并殖吸虫病的方法,求可作为疗效考核。

七、西医治疗并殖吸虫病的常规方法

  一、病原治疗

1、吡喹酮对卫氏和四川并殖吸虫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疗效高、疗程短,服用方便,是目前治疗并殖吸虫的受训药物,剂量为每日25mg/kg,分3次口服,连服2日。副作用轻,偶见心电图改变、血清转氨酶升高、中毒性肝炎等。

2、硫氯酚对并殖吸虫囊蚴虫有明显杀灭作用,可能对虫体有麻痹作用,疗程长,剂量为每日50mg/kg,分3次口服,连服10—15日,或隔日口服用20—30日为一疗程。治疗脑脊髓型为2—3个疗程。副作用主要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痛、荨麻疹,偶见中毒性肝炎。

二、其他治疗

1、脑型:颅内高压时应用脱水剂,癫痫发作者可用镇静剂,有局部性病灶所致的正经药物治疗无效者,可采取手术治疗。

2、伴胸腔极夜和心包积液应反复穿刺排液,杀虫药与泼尼松同时应用可见少渗出。药物治疗要求不好且心不报增厚可考虑手术。皮下结节和包块可手术摘除。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