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散性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胶原病疾病介绍
本病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特征为发热、呼吸道症状、肝脾肿大和周围血象嗜酸粒细胞增加。主要表现为乏力,全身酸痛不适,食欲不佳,烦躁和失眠等,本病与其他胶原病一样,也具有多系统损害的特征。
播散性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胶原病常见症状及对应治疗方法大全
一、播散性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胶原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一、发病原因
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因有嗜酸粒细胞增多、哮喘和血清IgE升高,故可能是由某种原因所致的Ⅰ型超敏反应介导的疾病。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确切。可能是Ⅰ型超敏反应介导的疾病。从关节肌肉疼痛、结节性多动脉炎样血管炎来看,本病又近似于风湿病,故Ⅲ型超敏反应有重要致病作用。至于Ⅰ型、Ⅲ型超敏反应如何协同致病,尚有待于研究。
病理:显微镜下可见表皮角化过度、部分角化不全、表皮突不规则延长等,并非所有病例均有表皮改变,但均有真皮改变,表现为真皮胶原纤维疏松水肿,浅层有局限性类纤维蛋白改变。从真皮浅层到中层,在毛细血管、小血管及汗腺等周围有中度嗜酸粒细胞和组织细胞、少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全身各脏器主要表现为血管炎及间质炎,部分脏器表现有以坏死并伴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的肉芽肿。本病的组织病理改变有以下特征:①纤维结缔组织发生类纤维蛋白变性及类纤维蛋白坏死;②血管炎,主要为小血管病变;③比较成熟的嗜酸粒细胞弥漫性浸润及肉芽肿形成。
二、播散性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胶原病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可并发关节腔积液;关节变形;肌无力;红斑、多形性红斑;丘疹;皮炎、斑块、黄色瘤样损害;坏死、瘢痕;红皮症。一过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心脏扩大肝、脾大。
三、播散性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胶原病有哪些典型症状
四、播散性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胶原病应该如何预防
1、消除和减少或避免发病因素,改善生活环境空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感染,注意饮食卫生,合理膳食调配。
2、注意锻炼身体,增加机体抗病能力,不要过度疲劳,过度消耗,戒烟戒酒,保持平衡心理,克服焦虑紧张情绪。
3、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原发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坚持治疗。
4、预防感染,预防链球菌感染是自身免疫性风湿性疾病及并发病的重要环节。
五、播散性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胶原病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1、血常规及血沉:白细胞总数可增加,而分类计数只恒有嗜酸粒细胞升高,大多为成熟型,活动期多有血沉增快。
2、尿常规:可有轻度蛋白尿,镜下血尿或管型尿,尿液改变一般较轻。
3、生化学检查:可有肝功能轻度异常,蛋白电泳可显示γ球蛋白升高。
4、免疫学检查:所有病例均有IgE,IgG升高,2/3的病人类风湿因子阳性,约1/5的病人抗核抗体阳性,E-玫瑰花结形成数及PHA等标志细胞免疫试验多低下,补体多降低。
5、X线检查:胸片多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浸润,有时可见心脏增大,个别病例可有手部畸形,关节腔变窄,骨质破坏,偶尔可见关节脱位或半脱位。
六、播散性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胶原病病人的饮食宜忌
播散性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胶原病饮食注意点:忌油腻,戒烟戒酒。忌辛辣刺激食物,忌发物。如鱼、虾、蟹、公鸡、牛肉、海鲜等食物。忌辛辣刺激食物,忌发物。如鱼、虾、蟹、公鸡、牛肉、海鲜等食物,如胡萝卜、菠菜、小米、大白菜、番茄、黄花菜、空心菜、枸杞。
七、西医治疗播散性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胶原病的常规方法
一、治疗
本病的基本治疗方法是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控制反复发作。因病变迁延不愈需长期应用激素时,宜采用小剂量隔天疗法。在用药过程中一旦肺部症状加重,并伴持续性高热,即提示肺部继发感染,此时需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二、预后:较好,但常反复发作,可死于肺部继发感染。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