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补肾名方有哪些呢

中医一直在中医学界继承着传统的文化仪式,自古以来,中医被命名为补肾,肝,养胃,包治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西医的见效快和持久力不够,中医的见效慢持久力却强,能够阻断病情反复复发,达到根治的作用,中医在医学界传承了上千年的历史,那么中医补肾名方有哪些呢!

右归丸与左归丸均出自明代医家张景岳的《景岳全书》。张景岳根据《内经》“阴阳互根”、“阴阳互济”的理论,提出了“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这一治疗肾阳虚或肾阴虚的基本法则。

右归丸与左归丸便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中医认为,肾有二脏,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左属水主阴,右属火主阳。

左归丸能补肾阴,使阴精得归其原,所以名左归丸 右归丸能补肾阳,使元阳(命火)得归其原,所以名右归丸。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左归丸、右归丸可以改善大脑对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抑制性调控作用,以延缓机体衰老。

右归丸

【药物组成】大熟地240克,山药(炒)、枸杞(微炒)、鹿角胶(炒)、菟丝子(制)、杜仲姜汁(炒)各120克,山茱萸(微炒)、当归各90克,肉桂、制附子各60克。

【用法用量】遵医嘱应用。一般用法是 将上药共研成末,水泛为丸,每服15克,日服2次,早、晚空腹各1次 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药量在30克左右即可,每日1剂,分2次服。

【功能】补肾阳,益精血。

【主治】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表现为舌淡,苔薄白,脉沉迟。临床常见症状有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衰无子,大便不实,小便自遗,下肢浮肿。

现代研究表明,右归丸可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免疫机能作用,同时能促进造血机能。

临床报道用本方加减对多种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如性功能障碍、慢性浅表性胃炎、坐骨神经痛、乳腺增生、白细胞减少症、慢性腰肌劳损、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

【注意事项】肾虚而有湿浊者不宜应用。

中医归根结底补肾的作用非常广泛,中医对于肾虚肾阳气不足,身体疲劳,四肢乏力,腰酸背痛有着很不错的滋补作用,中医也一直本着药到病除,防范病情再次复发的。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