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激酶作用有哪些?纳豆激酶的功能及服用方法

纳豆激酶,顾名思义就是从纳豆中分解出来的一种物质,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对于人体而言,具有着溶血栓、软化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但过犹不及,纳豆激酶不能多服用,否则也给人的身体带来一定的负担。

一、简介

纳豆激酶是一种枯草杆菌蛋白激酶,是在纳豆发酵过程中由纳豆枯草杆菌(Bacillussubtilislnatto)产生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具有溶解血栓,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液循环,软化和增加血管弹性等作用。

1980年在纳豆中被发现,由275个氨基酸按照固定排列方式组成,分子量是27724,有分解血栓的独特功能,活性效果用固有单位FU表示。

二、功能作用

纳豆激酶的一个显著功能便是具有溶解血栓的作用、MimuguF等人用血凝块溶解分析法涮定了纳豆激酶的纤溶活性,将之同Plasmin比较,发现纳豆激酶的纤溶活性是Plasmin的4倍;MiLsugu、F。将纳豆激酶通过静脉注射到经化学诱导合成的血栓模型时,发现有明显的血栓溶解,并且显示出比纤溶酶和弹性蛋白酶更高的纤溶能力。上述研究表明纳豆激酶

无论是在体外还是在体内,都表现出强的纤溶活性纳豆激酶同时可激活体内的纤维蛋白溶酶原,从而使内源性纤溶酶的量有所增加。另外、健康人口服纳豆激酶之后,出现以下效果:

1、明显地缩短了尤球蛋白的溶解时间(ELT);

2、血浆中的纤溶活性提高;

3、血浆中t-PA量有所增加。由于NK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良好的溶解血栓的作用,其有可能作为口服试剂用于血栓治疗。

三、服用方法

纳豆激酶的每日正常维持量应该不低于2000FU。因此,医学营养专家建议纳豆激酶服用人群的基本用量如下:

1、每日摄取量2000FU,是正常或亚健康人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用量,多数人在服用7天左右身体出现反应,自觉精力充沛,眼睛干涩症状等开始好转;敏感人群当天即有反应。

2、每日摄取量2000FU-5000FU,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建议用量,15天左右大多身体出现积极反应,比如手脚冰凉、胸闷心慌、肢体麻木、头晕眼花、失眠等症状逐渐缓解,2-3个月左右血压、血脂指标逐渐向正常值靠拢,待指标正常时可减量至健康维持量。

3、每日摄取量5000FU-7000FU,是心脑血管疾病重病患者建议用量,1月左右自觉症状开始减缓,维持3个月减缓明显,待指标好转后,可逐渐减量。

4、中国人没有纳豆佐餐的习惯,摄入需高于日本标准,每日摄入纳豆激酶达到5000FU以上,更适合国民预防、保健、调理。同时,纳豆激酶的半衰期为8小时[3],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为8-12小时,早晚分次服用,可作用全天,让活性成分停留时间更长,更利于吸收,效力更佳。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