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会长在牙龈上吗

鹅口疮比较严重的时候,会侵犯到患者的牙龈部位,会侵犯到患者的口腔黏膜,咽喉扁桃体等部位,所以说一定要及时进行正规的治疗,平时如果不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可能会受到真菌的感染,这个时候使用一些抗真菌的药物来治疗,平时要加强预防鹅口疮的复发。

临床表现

1.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黏膜上。

2.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黏膜,白色的斑块不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

3.在感染轻微时,白斑不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痛感,或仅在进食时有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

4.受损的黏膜治疗不及时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严重者可蔓延至食管、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少数可并发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甚至可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滞留奶块相鉴别。口腔滞留奶块,其性状虽与鹅口疮相似,但用温开水或棉签轻拭,即可移动、除去奶块。而本病白屑不易擦去,若用力擦去,其下面的黏膜潮红、粗糙。

并发症

宝宝会因疼痛而拒绝吃奶,造成食量减少、体重增长缓慢。

如鹅口疮扩散到口腔的后部,有可能“殃及”食管,一旦受到牵连,宝宝吞咽东西就会感到不舒服,甚至会因为怕疼,拒绝喝水,有可能出现脱水。

如果不及时治疗,酵母菌还可能波及身体的其他部位。当然,弥漫性酵母菌感染十分罕见。

预防

1.产妇有阴道霉菌病时应积极治疗,切断传染途径。

2.婴幼儿进食的餐具清洗干净后再蒸10~15分钟。

3.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用温水清洗乳晕和乳头;而且应经常洗澡、换内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时要先洗手。

4.对于婴幼儿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晒;宝宝的洗漱用具尽量和家长的分开,并定期消毒。

5.婴儿室应注意隔离和哺乳的消毒,以预防传播。

6.幼儿应经常性地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7.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的幼儿,用具不可混用。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