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下注症状

湿热下注是中医的一个名词,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膀胱属于津液之腑,如果出现湿热下注,常常会表现出泌尿系统的一些症状表现,最常见的就是尿频尿急,会出现尿浑浊的现象,这时候可以通过一些中药来进行治疗,比如说辨证使用五淋散,使用黄连解毒汤等等,都能发挥很好的治疗作用。

湿热下住症状

湿热下注,病证名。指湿热流注于下焦。主要表现为小便短赤、身重疲乏、舌苔黄腻、脉濡数等。症见小便淋涩赤痛,少腹拘急,会阴部胀痛,尿道口摘白浊,舌苔黄腻,脉滑数。临床多见于湿热痢疾、湿热泄泻、淋浊、癃闭、阴痒、白带、下肢关节肿痛、湿脚气感染等症。

湿热下注吃什么中成药

1、龙胆泻肝丸:其中的成份主要为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功效和作用是清肝胆,利湿热。专家认为,这种中成药可用于治疗肝胆湿热,胁痛口苦,头晕目赤,耳鸣耳聋,尿赤,湿热带下等症状。2、加味香连丸:主要功效和作用是清热祛湿,化滞止痛。可用于治疗湿热下注大肠引起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腹痛下坠、里急后重。使用方法是口服。中医认为,方中的黄连,清热燥湿,止泻痢,在方剂中属于君药。而黄芩、黄柏等药物可以加强黄连的清热燥湿之功,都属于是臣药。其中的白芍、当归等两种药物能和血止痛。延胡索可以理气止痛。木香、厚朴、枳壳、槟榔等药物可以行气和中,行滞止痛。吴茱萸的作用是温中燥湿止泻,同时也制苦寒之品,为佐药。甘草可以调和药性,健脾和中,为使药。诸药合用,能够起到较好的清热祛湿,化滞止痛的作用。

3、六一散:其中的成分主要为滑石、甘草。功效和作用是清暑利湿。可用于治疗身体感受暑湿所致的口渴、发热、身倦、泄泻、小便黄少等症状。外用还可以治疗痱子。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阴虚,内无湿热,或表现为小便清长者忌用,孕妇也不能服用。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