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大黄有什么副作用?

人们常说的大黄,其实主要是指马蹄大黄,这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在国内,这种植物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陕西以及青海等地区,在今天,大黄是人们经常食用的中药材,比如大黄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还具有很好的凉血功效,那么经常吃大黄这种中药会不会有什么危害呢?

吃大黄有什么副作用?

具有泻热通便功效,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腹部胀满、疼痛拒按,甚至高热不退、神昏谵语,如大承气汤;或脾阳不足之冷积便秘,如温脾汤。

解毒消痈功效,用于热毒疮疡、暴赤眼痛、口舌生疮、齿龈肿痛,如大黄牡丹皮汤。

行瘀通经功效,用于瘀血阻滞之月经闭止、产后瘀阻、症瘕积聚,及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清热除湿功效,用于湿热壅滞之黄疸、小便不利、大便干结;热淋、石淋如八正散。

亦可凉血止血,用于热伤血络之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带下。

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膜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腮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道出血、咽喉炎、牙龈脓肿、皮炎、湿疹、淋病、带状疱疹等。

药理作用

一、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1)泻下作用

作用表现:一般在服药后6~10小时排出稀便。

泻下有效成分:认为主要是番泻甙类。

泻下作用机理:番泻甙在肠道细菌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大黄酸蒽酮,大黄酸蒽酮可刺激大肠粘膜,使肠蠕动增加而泻下。另外还可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阻碍Na+转运,使肠内渗透压升高,保留大量水分,促进肠蠕动而泻下。

(2)利胆、保肝

(3)促进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

(4)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二、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1)止血作用:

特点:作用确切、见效快。

止血有效成分:α-儿茶素、没食子酸。

止血作用机理:促进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功能;增加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抗凝血酶Ⅲ活性;使受伤局部的血管收缩

(2)降血脂:

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及过氧化脂质。

三、抗感染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抗菌谱:

敏感的细菌有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淋病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

敏感的病毒有流感病毒、孤儿病毒、乙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其他敏感微生物有阿米巴原虫、阴道滴虫、血吸虫及钩端螺旋体等。

抗菌有效成分: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

抗菌作用机理:影响叶酸的酶系统;抑制细菌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抑制细菌生物氧化酶系统;诱生干扰素。

(2)抗炎、解热作用

(3)免疫调节:蒽醌衍生物可抑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4)抗衰老抗氧化作用,国内外越来越多学者证明,大黄所含鞣质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

生长环境分布

生长环境:1、生于山地林缘或草坡,野生或栽培。2、生于山地林缘较阴湿的地方。3、生于山地林缘或草坡。

资源分布:1、分布于陕西、甘肃东南部、青海、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东部。2、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及西藏东北部。3、分布于陕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