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疗法:常见方法及作用

拔罐疗法,是一种中医疗法,具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功效。根据拔罐的方式及作用,可分为火罐、气罐、水罐等几种方法。

火罐:将罐内加热后,迅速把罐放至皮肤表面使其贴附于体表,罐内氧气被消耗后,形成负压,从而达到牵引、扩张、推通经脉气血和促进局部循环的作用。火罐疗法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肌肉酸痛、风湿病等。

气罐:将罐壁放置于身体某一部位,通过一定方法向罐内注入一定量的气体,达到不同层次的负压效应,促进局部经络的疏通,明显缓解疼痛。气罐疗法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腰肌劳损等。

水罐:水罐的使用,通常是将罐内湿润后,迅速置于皮肤表面,当皮肤与罐底形成负压时,皮下组织会形成水泡或肿出罐口,从而起到急性、慢性痛症的消肿止痛作用。水罐疗法适用于颈肩腰腿疼痛、肿胀等。

拔罐疗法不仅适用于一般病症,还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但在使用拔罐疗法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如,疗程时间过长会导致局部水肿;病情发热或体表皮肤破损都不宜进行拔罐;过度拔罐会导致皮下挫伤等问题。

在使用拔罐疗法时,尽量选择合适的方式及适量的疗程,配合中医药治疗,效果更佳。同时,对于初次接触拔罐疗法的人,应向中医师咨询,并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