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中,鼻炎分为肺经郁热型、脾气虚弱型、血瘀鼻窍型等证型,主要表现为鼻塞、鼻痒、流涕等,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甚至会出现嗅觉障碍。 治疗肺经郁热型鼻炎可达到缓解鼻塞、流涕及改善局部体征的疗效,并可服用清热通窍汤加减。 治疗脾气虚弱型鼻炎可以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方。 对于血瘀鼻窍型鼻炎,通窍活血汤或苍耳子散加减方,能起到调和气血、行气化瘀的作用。
1、肺经郁热型:通常是间歇性鼻塞,鼻涕较少,性质粘稠或呈黄色,可选择清热通窍汤加减,处方选择薏苡仁 、草河车、白芷、丹皮、败酱草等,可起清热通窍、祛风止涕的作用;
2、脾气虚弱类型:鼻塞声重,鼻涕稠且量多等,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即是黄芩、桑白皮、辛夷、蝉衣、蝉衣等,可达到健脾渗湿、通窍止涕的目的;
3、血瘀鼻窍型:出现持续鼻塞、嗅觉迟钝等症状时,多以活血化瘀通窍为原则,可用通窍活血汤与苍耳子散加减,桃仁、红花、川芎、当归尾、赤芍、赤芍等,可活血化瘀。 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等具有散风通窍的功效。
鼻炎是一种慢性疾病,每个病人的病情各不相同,因此要由医生辨证论治,找出病因,然后用相应的方剂加减。 此外,在治疗鼻炎时,可以遵从医嘱,选择按摩、艾灸、手耳足反射区疗法等方法进行治疗,不能随意使用中药。 另外,鼻炎患者要加强身体锻炼,避免感染,注意劳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