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副作用

黄芪具有良好的药用和保健作用,但长期过量食用或不适当,会引起一些不良后果,如:

1、面红耳赤、心烦意乱、睡眠不佳或失眠、咽痛、血压升高、头晕等“上火”症状迅速出现,甚至导致病情恶化或逆转。

2、如果有湿热、热毒炽盛的病人服用后,很容易出现瘀血,加重病情。

3、阴虚的病人服用会助热,容易伤阴动血。

4、肾病属于阴虚,如果是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使用黄芪会有毒副作用,应该禁用。

5、黄芪可用于感冒、经期。 黄芪属于固表,有助于人体关上大门,防止外邪入侵。 但当身体已经感受到外邪时,就会将病邪关在体内,无法宣泄。

黄芪只要注意不发生不良反应,就能让黄芪发挥出最大的保健和药用功效,它的主要作用是:

1、提高机体对缺氧和应激的耐受性。

2、减轻感冒 容易感冒的人在感冒流行的季节服用黄芪,不但能显著降低感冒的次数,而且还能使感冒症状减轻,病程缩短。

3、提高免疫功能。 黄芪可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使血白细胞和多核白细胞明显增多,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明显升高,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促进作用。

4、适用于免疫低下引起的虚汗病症。

5、增强肺部呼吸免疫功能。

6、加速人体代谢。 黄芪还可以促进血清、肝蛋白的更新,促进蛋白代谢。

不论是吃黄芪,还是服用黄芪注射液之前,都要先到医院进行咨询,观察不良反应。

1、吃的时候一般是由少逐渐增加,边吃边观察有无上火的表现,或者身体原有疾病有没有加重或者是有闷、痛的感觉,一旦有,就应该停用。

2、如乏力、多汗、气喘等症状减轻,精神和体力改善但没有以上不良反应,可增加剂量。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