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灸法要领及其作用

艾灸,是中医常用的一种疗法,既是一种预防保健的手段,也可以治疗许多疾病。艾灸采用特制的艾绒加热刺激人体穴位或身体局部区域,通过调节气血、活化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等作用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那么,艾灸的灸法要领是什么呢?

首先要准备好烟灰盘、艾绒、灸盒、灸坐、灸条等一系列工具。其次,为了保证人体安全,在艾灸时需注意掌握以下灸法要领:

1、掌握艾绒的燃点和温度:艾绒的燃点一般在210℃左右,适宜的温度为50-70℃,不宜超过80℃。应保持艾绒的干燥,以免灸的时候烟大、灼伤皮肤。

2、寻找艾灸的穴位:要灸不同疾病的病人穴位不同,灸治同一病人也要选不同的穴位。灸治腹泻,可取“关元”穴,灸治偏头痛则取“足三里”穴等。因此,需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以便准确找到合适的穴位。

3、控制灸的时间及距离:灸的时间和距离要适中,一般每次15-30分钟即可。如果身体不适可以减少时间,等身体适应后再逐步增长。距离要保证1-2厘米,不宜超过3厘米,以保证较好的灸热效果。

艾灸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血液循环,活化经络:由于艾灸刺激可调节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生理功能,刺激皮肤表浅径路,增加毛细血管数量及分布,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调节免疫力和内分泌,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艾灸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力,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起到治疗各种疾病的作用。

3、缓解身心疲劳,调节情绪:艾灸刺激能引起交感神经的兴奋和影响内分泌的物质释放,可使人体得到良好的疗效,缓解身体虚弱、疲惫等。

总之,艾灸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医手段,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在进行艾灸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灸法要领,以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和疼痛。请上网或咨询专业中医师了解更多艾灸的灸法要领和注意事项,以便正确和安全地实施艾灸。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