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对补泻的影响

病有虚实,药有补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这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之一。药之补又分补气、补血、补阴、补阳;泻又缓泻和峻泻等,这是中药的固有性能。为了使中药更能满足临床需要,中药的补泻作用亦可通过炮制加以改变和调整。正如《审视瑶函》所载:“盖生者,性悍而味重,其功也急,其性也刚,主乎泻;熟者性淳而味轻,其功也缓,其性也柔,主乎补……如补药之用制熟者,欲得其醇厚,所以成其资助之功。

泻药制熟者欲去其悍烈,所以成其功伐之力用生用熟各有其益。实取其补泻得中,毋损于正气耳”。

炮制对补泻的影响

1.炮制前后补泻不同

一般规律是生泻熟补,即生者主泻,熟者主补,炮制后可由清变补。如何首乌,生品苦寒主泻,可以通大便、解疮毒(清),制成制首乌后,则性变甘温主补,以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为主;甘草蜜炙后,由清热解毒变为补中益气;生地制成熟地,由清热凉血变为滋阴补血等。

2.补药炮制后可增其效

具有滋补作用的中药经炮制后,可增强其滋补之效,达补而不腻的炮制作用。如党参米炒后增强其健脾止泻作用,蜜炙后增强补中益气的作用;黄芪蜜炙后增强其补中益气的作用;补骨脂经盐炙后增强温肾助阳、纳气、止泻的作用。

3.泻药炮制后可伐其过

泻药经炮制可使泻下作用缓和。如大黄生品苦寒峻泻,可以祛肠胃积滞,泻血分实热;经蒸制成熟大黄后苦寒泻下作用缓和,更适于年老体弱的实证患者,泻而不伤正。大戟、芫花经醋炙后可降低毒性,缓和泻下,避免腹痛的副作用。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