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汤合生脉散的作用功效、主治病症、临床应用

【药物组成】生石膏30 g 知母9 g 粳米9 g 炙甘草3 g 人参10 g 麦冬15 g 五味子6 g .

【组方依据】火热均属阳盛,故火热可以混称。但热多属于外淫,如风热、暑热、湿热等;火则常由内生,如心火上炎,肝火亢盛等。火是人体正气之一,当其谧藏于脏腑之内,具有温煦、生化作用,是为阳气,《内经》称之为“少火”。若阳盛太过,成为亢烈之火而耗散人体气血津液时则为病邪,《内经》又称之为“壮火”,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壮火食气……少火生气”。温与火同是外感热病的一类致病因素,仅是程度不同而已,故温热也常并称。火热之邪最易耗伤人的正气,同时火热之邪也最易耗伤津液。火热之邪易于迫津外泄,消灼阴液,使人体阴液耗伤。故可见里热内盛之壮热不恶寒,烦渴引饮,汗自出等症。白虎汤能清热生津,生脉散可益气敛汗、养阴生津,二方合用,具有清热生津、益气敛汗、养阴滋液之功。

白虎汤合生脉散的作用功效、主治病症、临床应用

【方药分析】方中石膏,取其辛甘大寒,以制阳明(气分)内盛之热,知母苦寒质润,一以助石膏清肺胃之热,一以借其苦寒润燥以滋阴;甘草、粳米既能益胃护津,又可防大寒伤中之弊;壮火可以食气,热盛多易伤津,故以人参甘平补肺,大扶元气,麦门冬甘寒养阴生津,清虚热而除烦,五味子酸收敛汗。全方共成清热生津、益气敛汗之功,使邪热得清、阴液得复、气虚得充,则诸症可除。

【用方指征】临床上凡具有火邪炽盛,耗伤阴液之病证皆可投用本合方。如炎热之邪亢盛,口干舌燥,烦渴引饮,面赤恶热,大汗出,脉洪大有力;热伤元气,阴津大耗,气短口渴,脉来虚弱等症者作为用方指征。

【临床应用】

1.呼吸系统的感染性发热

对于感染性发热出现身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引饮,自汗出,舌质红苔黄干,脉洪大或洪数者作为使用本方指征。此类发热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等病程中出现阳明病证或气分热证时,用本方可清热益气、养阴生津。

2.流行性乙型脑炎

临证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患者神志始终清醒,但有不同程度的嗜睡,一般无抽搐(个别儿童患者可因高热而惊厥),体温在38.0~39.0℃之间,多数在1周内恢复;或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迷,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消失,可有短期抽搐,体温一般在40℃,病程约10天左右。伴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口干饮冷,苔黄干,脉数有力者作为用方指征。

3.流行性出血热

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损害为本病的特征。起病急骤,有畏寒.高热、头痛、腰痛、眼眶痛、羞明、视力模糊、恶心呕吐、腹泻等。对确诊为本病的患者,如伴高热面赤,烦渴引饮,舌红苔黄干,脉洪大者可用本方。

4.钩端螺旋体病

临床上以急性发热,伴畏寒及寒战,体温短期内可达39℃左右,头痛,全身肌肉尤其是腓肠肌等部位疼痛明显,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病早期即可出现,也可伴消化或呼吸系统症状等为本病特点。若有身热不恶寒反恶热,口舌干渴,舌苔黄干者可用本方治5.败血症本病是由于潜在的感染灶中的细菌进人血液后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临床上以发热和寒战,部分病人及老年体弱者或慢性病和免疫力低下者,体温可不升高,伴口干口渴、舌红苔黄干或少苔,气短自汗,脉数者作为用方指征。

6.恶性肿瘤高热

恶性肿瘤患者无论感染或组织吸收热,若表现为高热不恶寒,口渴饮冷,气短声低,倦怠乏力,舌红苔少而干,脉数无力者作为使用本方指征。

7.糖尿病

临床上以口干多饮,多食易饥,形体消瘦,气短乏力,大便干结,血糖及尿糖升高,舌质红,苔薄白或少苔、无苔,脉细数等为用方指征。

【临床报道】吴帝田治疗流行性出血热40例,入院时归入发热期30例,低血压期7例,少尿期3例。对低血压期用石膏、知母、粳米、甘草、人参、麦门冬、五味子、丹参;对多尿期者用石膏、知母、粳米、甘草、生地、党参、麦冬、五味子、菟丝子、山药、山茱萸等,结果全部治愈,疗程最短者6天,最长15天。旷茂玉12]以本方加减治疗病毒感染发烧1例。患儿病毒性感冒后发热近2周,中医辨证为小儿感受暑热病毒,导致气阴两虚。治宜清暑泄热,益气生津。处方以党参、沙参、麦冬、淡竹叶、生地、知母、石膏、谷麦芽、黄芩、芦根各10 g,五味子、甘草各5 g。服药2剂后,病儿体温恢复正常,精神明显好转。

【临床体会】我们在临床上以本合方加减治疗热盛伤津、气阴亏虚之证多可取得较好疗效。在治疗糖尿病时,偏上消者加百合、石斛、乌梅;偏中消者加大石膏用量,并加生地;偏下消者加山药、枸杞子、山萸肉、旱莲草、覆盆子、桑螵蛸等,常有理想疗效。治疗感冒发热时在冬、春季节加荆芥、防风;夏、秋季节加藿香、佩兰;头痛加蔓荆子、杭菊花;身痛甚时加羌活;风热重时加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连翘;吐衄谵语者加水牛角;气阴耗伤明显者加天花粉、玄参等。我们曾以本方加减治疗4例放疗后所致口腔异常干燥症,都是因头颈部的肿瘤进行放疗时引起,即以本方每日1剂口服治疗,服药最快5剂自觉症状改善,最慢的服药20剂见效,平均服药12剂。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