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覆代赭汤合四君子汤的作用功效、主治病症、临床应用

【药物组成】旋覆花9g人参9g代赭石6g半夏9g甘草6g茯苓9g白术9g生姜9g大枣5枚.1

【组方依据】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若饮食劳倦,损伤脾胃,致脾气亏虚,运化失健。脾不运化,水湿不去,湿聚成痰,痰湿内阻,胃失和降,痰湿阻滞则心下痞硬,痰随胃气上逆则噫气、呕吐痰涎;脾虚不运,胃纳呆滞,则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气血生化无源,上不荣于面则面色萎白,气不达于四末则四肢无力,宗气不足则气怯声低。故以此二方相合,益气健脾以绝生痰之源,降逆化痰以除心下痞硬,和胃降逆以去噫气呕逆,使脾气健旺,痰湿得化,胃气因和,则诸症自除。

旋覆代赭汤合四君子汤的作用功效、主治病症、临床应用

【方药分析】方中旋覆花性温而能下气消痰涎,降逆而可噫气;代赭石体重而沉降,善镇冲逆,但味苦气寒,宜用小量;半夏祛痰散结,降逆和胃;生姜温胃化痰,散寒止呕,合半夏以增强散结祛痰和胃之力;人参、甘草、大枣益气温中,扶助中气,使脾气健旺,痰无由生;白术健脾燥湿;茯苓淡渗利湿健脾,二药合用,健脾除湿之力增,促其运化。全方合用,共成降逆化痰,健脾和胃之效。

【用方指征】临床上以心下痞硬,噫气不除,面色萎白,语声低微,四肢无力,食少或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腻,脉细缓作为使用本方指征。

【临床应用】

1.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以胃脘部隐痛,痞满不适为主要表现,伴呃逆胸闷,或时有恶心,纳减神疲,肢倦无力,面色萎白,语声低微,大便不实,舌淡苔薄白腻,脉细者可以本方治疗。

2.反流性食管炎

以恶心呕吐酸苦水为主要表现,伴胸骨后烧灼感,呃逆腹满,食少体倦,面色比白,肢倦乏力,气怯声低,便溏,舌淡苔薄白,脉弦细者可使用本方。

3.幽门不全梗阻

临床上以上腹部痞满胀闷不适,恶心呕吐为主症,多为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吐出物为不消化的食物,伴胃脘部膨隆,叩之有振水音,食少神疲,肢倦声低,面色萎白,大便不实,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者可以本方治疗。

4.胃肠功能紊乱

临床上以胃脘部饱胀不适,或有腹痛肠鸣,大便泄泻,或时有呃逆恶心呕吐,伴食少神疲,口淡乏味,面色萎白,气怯声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者可以本方治疗。

5.神经性呃逆

以呃逆连声,历久不止为主要表现,伴纳少乏力,气怯神疲,面色萎白,声低懒言,口淡无味,大便稀溏,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者可以本方治疗。

6.食道癌和贲门癌

早期、贲门痉挛、贲门失弛缓症临床上以吞咽不畅或食人即吐,伴胸膈痞闷,呃逆食少,面色萎白,神疲肢倦,语声低微,大便不实,舌淡苔薄白腻,脉弦细者以本方治疗。

7.妊娠恶阻

妇女妊娠之后出现恶心呕吐,晨起明显,闻油烟味或其他异味刺激可诱发或加重,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或清水痰涎,伴纳少身倦,气怯声低,面色觥白,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滑者可使用本方。

8.化疗后呕吐

多见于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治疗过程中出现,以恶心呕吐,食入即吐为主症,呕吐物可为食物或痰涎,伴身倦乏力,呕逆不食,口淡口干,气短神疲,面色萎白,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者作为使用本方指征。

9.眩晕

临床上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恶心呕吐为主症,伴纳少乏力,心悸神疲,四肢倦怠,口淡乏味,面色萎白,大便不实,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细无力者可以本方治疗。

10.胃肠术后腹胀

常见于胃肠手术以后,以腹部胀满或隐痛有达为主症,伴恶心呃逆,纳少肢倦,气怯声低,面色萎白,大便不畅或便溏,腹鸣时作,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者可投用本方。

【临床报道】刘胜利以本方加减治疗不完全性幽门梗阻1例。患者十二指肠溃疡病史5年,近半月来加重,上腹部持续浊满疼痛,食后尤甚,恶心呕吐,嗳气。钡餐检查为“不完全性幽门梗阻”。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胃气上逆。治以温中健脾,降逆和胃。药用代赭石25 g(先煎),党参15 g,旋覆花(包煎)、白术、茯苓、法夏、生姜、大枣、砂仁(后下)各10 g,吴茱萸5 g,丁香5 g(后下),甘草5 g。治疗3天后,上腹浊满减轻,疼痛及呕吐消失,遂以上方加减治疗10天诸症渐除。改香砂养胃丸继服,随访4年未见复发。沈敏南2以本方加减治疗眩晕1例。患者女性,32岁,眩晕3年,遇劳即发,近又发作7天,不能起立,稍动则眩甚,呕吐少量清水,面色觥白,形体肥胖,纳差,便溏,舌淡白且胖,边有齿痕,苔灰腻,脉左弦右滑小。西医诊断为美尼尔综合征。药用旋覆花、制半夏各9 g,代赭石、泽泻、白术各12 g,党参、茯苓各15 g,干姜1.5 g,大枣30 g。服7剂眩晕除,呕吐止,继服香砂六君子汤善后。还以本方加减治愈5例重症妊娠恶阻,其中3例以旋覆代赭汤合四君子汤加怀山药、陈皮、竹茹,皆在短期内取效。王心好3以本方治疗痰湿眩晕1例。中医辨证属痰湿中阻,肝风上扰,治宜降逆和中,除湿化浊,佐以平熄肝风。药用旋覆花12 g,代赭石30 g,党参10 g,生半夏10 g,炒白术12 g,泽泻15 g,钩藤10 g,珍珠母20 g,菊花10 g,甘草6 g,生姜5片,大枣3枚。共服9剂而愈,再未复发。梁水源以本方加减治疗一例反流性胃炎,患者有8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近1周出现胃脘痛,食后恶心呕吐,消瘦,面色晦暗,上腹部轻度压痛,舌质淡红,边有齿印,苔黄腻,脉弦细,证属久病正虚,损及脾阳,湿浊内蕴,胃失和降。治宜化湿扶正,和胃降逆。药用旋覆花(布包煎)、陈皮、法半夏、茯苓、苏梗各10 g,代赭石30 g,苍白术各5 g,党参、神曲各12 g。服3剂后呕吐大减,仍胃脘痛,继以上方加延胡索10 g,蒲黄、木香、五灵脂各6 g服6剂,诸症明显好转,后以补气运脾法善后,随访未复发。

【临床体会】本方在临床上较多用于胃肠道疾病。对呕吐者如兼肝郁,可加柴胡、陈皮;阳虚者加附子、桂枝;呕吐甚者,代赭石、半夏用量可加大,方中人参易为太子参,取其微苦之性,既能补气,又能健胃,且补而不腻,有利于增加降逆作用。对胃肠手术以后,伴气虚者加黄芪、黄精;血虚者加当归、熟首乌;阴虚加沙参、麦冬;阳虚者去半夏加熟附片、桂枝;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丹参;腹胀明显加木香、厚朴、枳壳;纳差明显加神曲、山楂、麦芽、谷芽;大便稀溏去代赭石,重用白术、茯苓,加扁豆疗效更好。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