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少阳发热医案案例

叶某,女,46岁。2009年7月2日初诊:夜晚9点开始发烧1周,静脉输液可控制,但是复发,10多年前曾发过类似病症。先冷后烧,畏寒发热,发烧时呕恶,二便涩滞,尿频色黄红,经常脸肿,口干舌燥,口苦发木,腰痛连胁,无汗。舌淡赤胖润有痕,脉滑寸弱。证属邪在少阳,考虑到二便涩滞,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之: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少阳发热医案案例

柴胡20 g,黄芩10 g,炮姜15 g,半夏20 g,党参25 g,桂枝20 g,茯苓30 g,大黄10 g,龙骨20 g,牡蛎20 g,炙甘草10 g,大枣10枚。7剂。

复诊:发烧已平,口苦、腰痛、脸肿均减,二便亦畅。药已中的,原方调整再服7剂。

按:《伤寒论》云:“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本案即遵此条文处治。患者脉滑,而非少阳证必见之弦脉,并不影响对柴胡证的认定。郑钦安有一个原则,在脉证不合时,认证为要,舍脉从证。这是其非常独到之处,与诸多唯脉是从者不同,作者认同这一点。临床中遇到“病现阴色”,而脉见“浮、洪、长、大、实、数、紧之类”

阳脉,通常均“舍脉从证”,判为阴证,用附子类热药,未见失误。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