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女,16岁。发烧咽痛3天,服抗生素和清热解毒中成药,效果不显。今早6时畏寒,其后发烧,体温38.5℃,汗出多,咽部疼痛,口苦口干欲饮冷。
口中呼热气,浑身觉得发烫难忍,恶心欲呕,纳呆,二便无异常。舌略淡红苔薄黄,舌面湿润,脉中部弦,沉取无力。无畏寒,四肢厥冷。查见咽喉充血明显,双侧扁桃体不肿而色红,上附有黄脓苔。
处方:当归、桂枝、白芍各20 g,通草、细辛各6 g,炙甘草10 g,红枣12 g,吴茱萸6 g,生姜5片。1剂。
次日体温降至正常,今早略有回升,咽痛稍减,多汗、口苦、口干欲饮冷之症已除,口中反觉淡而无味,大便稍溏,舌脉同前。续以上方1剂。
第3天咽痛明显减轻,双侧扁桃体色红已不甚,黄脓苔消失。但咽痒咳嗽,咳势甚剧。告知患者咳嗽在今后几天内会更加剧烈,配合中药治疗自会缓解,改以四逆汤2剂。复诊诉咳嗽已缓,继以四逆汤2剂代茶饮,后未再诊。
(庄严治案)
点评:此证先畏寒,后发烧,咽痛,口苦,恶心欲呕,纳呆,明似少阳证,同时见有舌面湿润,脉沉取无力、四肢厥冷等少阴证象,辨析起来介乎阴阳两难之间。庄氏心得在于:“确定为三阴病,如果具体的证表现为小柴胡汤证的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者,均是以当归四逆汤作为首选,有时但见一证即可,如往来寒热,屡试而验。”经验独特。
此种证局临床常见,庄氏经验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