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派四逆汤加味治疗中风医案案例

(1)陈某,女,65岁。因“脑血管意外”左侧半身不遂已经8年,口嘴喝斜,流清涎不止。每年秋冬开始卧床,次年春天可扶床缓慢移步。1971年冬,病势沉重,刻诊:畏寒蜷卧,重被覆盖,左侧半身不遂,骨瘦如柴,手足厥冷。

头部发木,如盛盒内。脸面水肿,面色苍白。舌质淡,苔白腻。分析半身不遂多年,阳气日衰,少阴寒化,阴寒内盛,阳虚水泛已极。急须回阳救逆,化气行水,以四逆汤并真武汤加减主之:

制附片120 g(久煎),干姜、炙甘草各60 g,白术、茯苓各30 g,炮姜60 g,上肉桂15 g(冲服)。

火神派四逆汤加味治疗中风医案案例

上方服1剂后,全身发痒,如虫爬行。连服4剂,身上开始感觉轻松,头木之感渐消。上方随证加减:遇有外感风寒、关节疼痛,加麻黄、桂枝、细辛;阳气渐回,则姜附酌减。其后又酌加人参、黄芪、当归、菟丝子等,以增助阳益气、活血养血之效。坚持服药半年,面色渐转正常,水肿消退,食欲倍增,四肢变温,精神好转。1972年4月已能起床,依靠拐杖或他人搀扶,能缓缓移步;同年7月,可丢掉拐杖而行。7年来再未卧床不起,能料理家务。(范中林治案)。

点评:郑钦安论治中风,最能体现其扶阳理念:“凡得此疾,必其人内本先虚,一切外邪始能由外入内,一切内邪始能由内出外,闭塞脏腑经络气机,皆能令人死,不得概谓皆由外致也。予常见卒倒昏迷,口眼埚斜,或半身软弱,或周身抽掣。众人皆作中风治之,专主祛风化痰不效。予经手专主先天真阳衰损,在此下手,兼看何部病情独现,用药即在此攸分。要知人之所以奉生而不死者,恃此先天一点真气耳。…治之但扶其真元,内外两邪皆能绝灭。是不治邪而实以治邪,未治风而实以祛风,握要之法也。若专主祛风化痰,每每酿成脱绝危候,何也?正虚而邪始生,舍其虚而逐其末,况一切祛风化痰之品,皆是耗散元气之物,未有不立增其病者。”

本例中风偏枯已经8年,病势沉重,若按通常治法,可能以益气活血为法,选用补阳还五汤之类套方,李可先生曾谓:“没治好几个”。范氏观其舌证,认为少阴寒化,阴盛阳衰已极,“治之但扶其真元”,投大剂四逆汤,随症加减,始终以扶阳为法,充分体现了扶阳理念。

(2)某患者,60多岁,因中风瘫痪卧床已2年多,百药无效。诊见恶寒特甚,两胯以下冰冷,两膝以下如泡水中,舌苔白厚腻,脉沉细。综合其全身症状,判为阳虚阴寒湿盛。先以四逆汤加桂枝、白术,连服10剂,已能扶杖站立,行走几步。唯觉一身重痛,乃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温经散寒祛湿之品,复用白通、四逆汤加童便,以通达周身之阳。各服数剂,已能在室内行走,大小便可自理。但仍一身畏寒,复以附子理中汤加肉桂,或加鹿茸粉,服至七八剂,诸症大减,全身转暖,饮食增多,可行走数百步。乃就原方减小剂量调理。

(唐步祺治案)

点评:唐氏本案也体现了“治之但扶其真元”的理念,可与范中林上面“偏枯”案互参。不同的是,本例唐氏曾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开表散其寒湿,再予四逆辈扶阳治本,先表后里,亦是此类病证的套路。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