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止痛​驱外寒的中药有哪些?

川乌、草乌多用于风寒湿痹作痛或寒疝痛,但因含有乌头碱与次乌头碱,具有一定毒性,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炮制,方能入药使用。麻黄既可用于暴寒犯表的身痛,又有入骨搜寒止痛之功,前者如麻黄汤、大青龙汤之用麻黄,后者如阳和汤之用麻黄。细辛适用于寒客足少阴经之头痛、齿痛、腰背冰冷疼痛等证,是辛温通络止痛之要药。附子为温里散寒止痛的主药,非阳虚内寒之痛,切莫入方。肉桂对脾寒腹痛、少腹冷痛、寒痹腰痛、虚寒闭经有效。干姜长于温中,适用于中寒胃痛。吴茱萸善除胃寒肝滞的胃脘痛、疝痛、厥阴头痛等。荜茇的特长是治疗风寒内凝引起的腹痛吐泻及鼻渊头痛。高良姜为脘腹冷痛的常用药。小茴香主治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等痛证。

提示:

温经止痛​驱外寒的中药有哪些?

麻黄、细辛为辛温通络之要药,对风寒入络之疼痛,如脑络之痛、筋骨之痛、疝气之痛或大寒之心痛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止痛药。但其辛温趋热,有耗阴之弊,故不可多用或常用。

川乌、草乌,为大辛大温之品,但含乌头碱,对心脏有副作用和毒性反应,应用时,必须按照要求炮制,不可随意跟风。祝味菊先生生前曾说道:“附子是心脏之圣药,又是心脏之毒药。”据临床观察,因用大剂量川乌、草乌而引起的心律失常,并不少见,请谨慎用之。

肉桂是一味家喻户晓的“药食”两用之品。它的补火助阳作用类似于附子,但它不像附子那样直接可以祛风湿,而是通过温通血脉、温运阳气、促进血脉旺盛而达到驱寒止痛的。它又是一味引火归原的必用药。大凡肾水不足,阴不敛阳,虚阳上亢,浮火上越,便会出现一派“上火

现象,如两颊如妆,口腔溃疡,咽喉干痛,两目干痒,两耳如蝉鸣等。中医认为这是虚火,而不是实火,不能用大寒大苦之药治疗,而要用引火归原的方法来平衡之。传统引火归原的药对为肉桂与牛膝,有时也会用干姜与牛膝,或附子与牛膝。这要看虚火上炎的情况而定。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