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羊藿对寒湿痹痛、四肢麻木或筋骨拘挛等症有效。巴戟天适用于阳虚下肢寒湿痹痛。杜仲是治肾虚腰痛的要药。狗脊补肝肾强腰膝与杜仲相似,而祛风湿是其特长。川续断、骨碎补续伤强肾,善治腰痛、伤痛。
提示:
◎杜仲:本品不仅是补肾壮腰之要品,而且具有补肾安胎、补虚健脑、益肾止汗、祛风强筋、坚骨止痛等功效。近有人发现杜仲叶降压作用不可忽视。我曾用杜仲叶与霜桑叶配伍,沸水冲泡,作茶饮之,治疗轻度高血压,一个月后血压竟然下降了10毫米汞柱。骨科专家郭春园先生,善用杜仲配丹参,对休息后初走痛(骨关节内压增高痛)及晨僵痛有效。受其启发,凡腰椎病伴有走路足痛者,每在方中加入杜仲、丹参二味,确有减轻疼痛的效果。
阴虚宜育阴止痛,常用药如鳖甲、龟甲、桑寄生、女贞子等。鳖甲有软坚散结止痛作用,常用治肝脾肿痛。桑寄生适用于肝肾不足的风湿腰痛。女贞子对阴虚阳旺的头晕痛有效。
提示:
◎龟甲:龟甲即龟板,包括乌龟的背甲与腹甲,是滋阴潜阳之主药。但它的软坚消积止痛的作用也非常显著。软坚,如肝硬化之脾大、妇科疾病中的包块;消积,包括囊肿、积液及小儿疳积等。它是在软坚和消积的前提下起到止痛作用的。
提示:
◎黄芪:黄芪为补气之长,故曰“耆”,这是“芪”的繁体字。李时珍说:“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气之长,故名。”凡气虚之绵绵作痛,黄芪是必用之药。中医有“气行则血行”之说,凡气虚血弱所引起的肢体疼痛、麻木及中风瘫痪,均应以黄芪为主药治之。如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四两黄芪为主药”
为医家所共识。他如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肌肉疼痛,在原方祛风湿药的基础上,加用黄芪、当归等益气活血药,能增强止痛效果。
血虚宜补血止痛,常用药如鸡血藤、牛膝、白芍等。鸡血藤常用于血虚瘀滞的痛经、风湿痹痛及麻木不仁等。牛膝治腰膝痿痹、血淋、月经痛。白芍对肝阴失养的胁痛、肝阳上亢的头痛、湿热痢疾的腹痛、手足拘急的挛痛均有明显的疗效。
提示:
◎鸡血藤:鸡血藤既可补血,又可化瘀止痛,且它的化瘀止痛作用远大于补血之力。在众多活血化瘀药中,唯有鸡血藤有补虚作用。既然它是藤,凡藤类药物,都能够舒筋活络,所以由瘀血引起的肢体麻木,半身偏瘫,颈肩腰腿痛等,均可选用鸡血藤治疗。
◎牛膝:牛膝有川牛膝与怀牛膝之分。川牛膝以活血通络功效为主,故用于风湿性疼痛;怀牛膝以补肾壮腰功效为主,故用于肾虚之腰腿痛。
现在有人指出,川牛膝补肝肾的作用大于怀牛膝,说这与川牛膝所含的多糖、甾酮、皂苷、氨基酸等化学成分高于怀牛膝有关,但这种说法不能作为定论,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