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中成药有哪些?痰饮中成药大全

痰饮

痰饮是指水液停积于身体局部的一种病症。病因多为中阳素虚,复感寒湿,或因饮食劳累、房事过度等伤及脾阳,以致脾不健运,水液停留,聚于某一部位而成。临床根据饮停部位之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以饮留肠胃者为痰饮;饮留胁下者为悬饮;饮溢四肢者为溢饮;饮停胸肺者为支饮。但无论哪种类型的痰饮,均属人体水液代谢失常。水液代谢与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密切相关,因食饮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完成水液代谢。肺为水之上源,脾能运化水液,肾为了水之脏,主开合,三脏功能失健,则水液停聚,成为痰饮。饮属阴邪,遇寒则凝,得温则行,故治疗应以温化为主,正如《金匮要略·痰饮》所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应分辨表里、虚实、标本、缓急予以不同处理。

痰饮中成药有哪些?痰饮中成药大全

(1)外寒内饮证

症状胸闷痰壅,咳喘不能平卧,面部浮肿,痰多色白。遇寒即发,或伴有肢体浮肿,身体痛重,发热恶寒,无汗等,舌质淡,苔白腻,脉浮紧或弦紧。

选药首选小青龙冲剂(合剂),口服,合剂,1次10~20毫升;冲剂,1次1包,1日3次。

(2)痰湿阻滞证

症状咳嗽痰喘,咯痰质稀、色白、量多,或呈泡沫状,日久不止,胸脘满闷,倦怠无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腻或滑,脉沉弦。

选药首选恒制咳喘宁胶囊,口服,1次2~4粒,1日2次。若咳久伤及肺阴,伴口干舌红者,可选用橘红化痰丸,以化痰平喘,兼滋阴敛肺,口服,1次1丸,1日2次。

★特别提示

痰饮多由外感风寒,内伤寒湿,以致肺失宣发,脾失健运,水液停积所致。常因反复外感诱发而加重,日久则饮邪内停,难以速除。兼外感者,则选用小青龙冲剂解表化饮,表里同治;待外邪已去,则当专予温肺化饮,可选用恒制咳喘宁胶囊。饮虽阴邪,但咳喘日久,必伤肺阴,又当化痰滋阴并举,可选用橘红化痰丸,以达扶正祛邪之效。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