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乙利惊丸的作用功效、适应症、配方组成、来源方解

【来源】源于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

【配方组成】青黛轻粉各一钱牵牛末五钱天竺黄二钱

【用法】上为末,白面糊丸,如小豆大,二十丸,薄荷汤下。一法炼蜜丸,如芡实大一粒,化下。

钱乙利惊丸的作用功效、适应症、配方组成、来源方解

【作用与功效】清热祛痰,镇惊止搐。

【主治适应症】小儿急惊风。

【方解】方用轻粉辛寒,攻逐水饮,青黛清肝解毒为君;天竺黄清热化痰,牵牛子苦寒,泻下逐水助君药泄热逐水,二药共为臣药;薄荷凉肝疏肝,引药归经,为使药。诸药相合,清热劫痰,治疗实热痰盛诸症。

【方论】

张山雷:“此亦劫痰清热之利器,虽较上方稍为和平,亦必实热实痰,始为对症。”(《小儿药证直诀笺正》)。

【临证提要】钱氏用本方治疗急惊证,原文曰:“因闻大声或大惊而发搐,发过则如故,此无阴也,当下,利惊丸主之。”从方药组成来看,利惊丸可清热劫痰,治疗壮热神昏,项强反张,便闭漫赤等症。故钱氏所说的“无阴”,是稚阴不充,肝阳偏旺之意,“当下之”下法,也可指清热降火,平肝潜镇,顺气行痰等法。《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法治·急惊》所言:“因闻大声或大惊而发搐”,并将其症状描述如:“......身热面赤引饮,口中气热,大小便黄赤,剧则搐也……”以及用利惊丸治疗“小儿急惊风”,《医方考》载:“惊痫气实者,此丸与之。经曰实者泻之,故用竺黄、青黛以泻肝,牵牛、轻粉以泻脾。泻肝所以祛风,泻脾所以祛涎。”《保赤新书》曰:“此方治急惊痰热潮搐,轻粉能下痰,于小儿惊风颇效,虽是大毒,药对证则无妨。惟不宜多服,一粒两粒已足。”皆类此意。

利惊丸为小儿急惊所设,钱氏认为小儿“因闻大声或大惊而发搐,发过则如故,此无阴也。当下利惊丸主之。小儿急惊者,本因热生于心。身热面赤引饮,口中气热,大小便黄赤,剧则搐也。盖热盛则风生,风属肝,此阳盛阴虚也。故利惊丸主之,以除其痰热。不可与巴豆及温药大下之,恐蓄虚热不消也。小儿热痰客于心胃,因闻声非常,则动而惊搐矣。若热极,虽不

因闻声及惊,亦自发”。方中青黛咸寒,可清热解毒、凉血镇惊,用于小儿惊风发热、痉挛抽搐等症;轻粉辛寒,内服有利水通便之功;牵牛子泻下逐水;天竺黄甘寒,有清热化痰、清心定惊之功,用于痰热惊搐、中风痰壅等症。张山雷评价此方为“祛痰清热之利器……必实热实痰始为对症”。确为精辟之言。

盖急惊的病机,总言之,不外“阳盛阴虚”;分言之,不外“惊风痰热”。钱氏认为:“小儿急惊者,本因热生于心,身热面赤引饮,口中气热,大小便黄赤,剧则搐也。盖热则风生,风属肝,此阳盛阴虚也,利惊丸主之,以除其痰热”。又说:“小儿热痰客于心胃,因闻声非常,则动而惊搐矣;若热极,虽不闻声及惊,亦自发搐”,可见惊、风、痰、热是导致急惊的四个要素,它们各自为因而又相互关联。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