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质特征
(1)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2)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3)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4)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5)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二)形成原因
先天禀赋充足,后天调养得当。
(三)调养施护
平和质是一种健康体质.重在平时的维护。首先在饮食上注意节制,粗细粮食要合理搭配。起居应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可根据年龄和性别,参加适度的运动。
同时要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积极进取,节制偏激的情感,及时消除生活中不利的事件对情绪的负面影响。
二、气虚质(B型)(一)体质特征
(1)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2)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3)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4)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5)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二)形成原因
气虚质的成因和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等有关.如孕育时父母体弱、早产、人工喂养不当、偏食、厌食.或因病后气亏、年老气弱等。这类人群在寒冷、多风、暑热季节,容易患感冒等疾病。多分布在我国的西部、东部地区.没有工作的人、学生和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电容易气虚。
(三)调养施护
气虚质者平时适宜食用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少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起居应有规律,劳逸结合.夏季应适当午睡;平时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汗出当风。不要过度劳作.采取柔缓的、低强度、多次数的运动.以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平时可自行按摩足三里穴,忌用猛力和做长久憋气的运动。
三、阳虚质(C型)(一)体质特征
(1)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2)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3)常见表现:平素畏寒,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4)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5)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二)形成原因
阳虚质的成因和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不当等有关。先天不足如父母孕育时体质过弱,或年长受孕;后天失养因素如饮食不当.或地域环境.或性别差异等。长期偏食寒凉的食物如黄瓜、藕、梨、西瓜等,会形成阳虚体质。
(三)调养施护
阳虚质者平时适宜食用具有温阳功效的食物.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起居有常.居室应保持空气清新;夏季避免长时间待在空凋房间,同时也避免过度劳作以防止大汗伤阳。
秋冬季节注意保暖,尤其注意腰部和下肢的保暖。宜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户外运动或室内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防止出汗过多;可经常按摩气海、关元、足三里、涌泉等穴位。
四、阴虚质(D型)(一)体质特征
(1)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2)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3)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4)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5)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二)形成原因
阴虚质的成因可能和先天不足.如孕育时父母体弱.或年长受孕、早产等.或后天失养。纵欲耗精,积劳阴亏.或曾患出血性疾病等有关。多见于青年人和中年人.这与他们喜欢吃烧烤、煎炸等食物或嗜好烟酒以及生活压力增加有关。
(三)调养施护
阴虚质者平时适宜食用具有滋阴清热、生津润燥功效的食物,少食性温燥烈的食物。睡前不要饮茶、锻炼和玩游戏.可早睡早起,保持一定的午休时间。避免熬夜、剧烈运动和高温酷暑下工作,及时补水。多听曲调舒缓、轻柔、抒情的音乐。适合进行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锻炼。
五、痰湿质(E型)(一)体质特征
(1)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2)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3)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4)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5)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二)形成原因
痰湿质的成因和先天遗传或后天过食肥甘厚腻等有关。多见于平时偏爱甜食、肉食,不喜运动,生活安逸者。
(三)调养施护
痰湿质者饮食以清淡为原则,适宜食用具有健脾、化痰、除湿功效的食物,少吃肥甘厚腻之品。起居有常,宜晒太阳或进行日光浴,居室环境保持干燥,避免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居住,避免冒雨受寒。多进行户外活动,坚持体育锻炼;不要过于安逸、贪恋床榻;节制大喜大悲.培养业余爱好,转移注意力。
六、湿热质(F型)(一)体质特征
(1)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2)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3)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4)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
(5)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二)形成原因
湿热质的成因和先天遗传、久居湿地、过食油腻、过度劳累或长年饮酒导致湿热蕴藏体内等有关。
(三)调养施护
湿热质的人饮食上应以清淡为原则,适宜食用具有甘寒、苦寒功效的食物;少食辛温助热的食物,戒除烟酒。避免居住在低洼潮湿的地方,保持充足而有规律的睡眠,避免长期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夏季锻炼时应避开暑热环境,尽量选择清晨或傍晚。保持乐观心态,克制过激情绪。
七、血瘀质(G型)(一)体质特征
(1)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暗、舌质紫暗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2)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3)常见表现:肤色晦暗,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暗淡,舌暗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暗或增粗,脉涩。
(4)心理特征:易烦,健忘。
(5)发病倾向:易患瘕瘕及痛证、血证等。
(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二)形成原因
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损伤.或抑郁气滞,或久病人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