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体质是最稳定的、最健康的体质,需要良好的先天禀赋和合理的后天调养。平和体质的人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脏腑功能正常,社会和自然适应能力强,很少生病。一般男性多于女性,且年龄越大,平和体质的人越少。平和体质很大程度上是由先天禀赋决定的,但是后天调养也不容忽视。如果不注意后天调养,即使先天禀赋很好,也可能变成偏颇体质。
运动养生--动静适宜,量力而行平和体质的人本身身体素质良好,能够参与绝大部分的运动项目。
总的原则是坚持动静适宜、量力而行。要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特长及当时的身体状况,积极开展丰富合理的运动,尤以有氧运动为主。
平和体质的人运动也不能过量吗?是的。
平和体质的人多是中青年人,先天禀赋较好,身体素质较强,运动能力亦较强。运动对于平和体质的人来说,可以调动全身阳气,达到后天调理的目的。因此,平和体质的人运动时要注意因人而异、因时制宜、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我们要将日常运动与体育竞技区分开来。平和体质是对体质的一种分类,其反映的是一个人整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中医认为其是阴阳平衡、形神合一的良好状态。运动可以保养我们的形体,使形体健美。但是,过度的运动、超出个人承受能力的运动会损伤形体,造成身体的伤害。比如,平和体质的人可以是年轻人、老年人、小孩、妇女、运动员等,其中年轻人与老年人运动的强度不一样,小孩、妇女等普通人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不能比。另外,春、夏、秋、冬四季适宜的运动项目不一样,早上、晚上适宜的运动项目也不相同。因此,即便是平和体质的人,也不可逞强去参加超出自己能力的运动,否则得不偿失。
关于如何把握运动的“度”,华佗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明确提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极耳”的身体锻炼原则,以指导运动养生实践,并以“汗出”的生理现象与“身体轻快”的自我感受来把握、控制自身运动的量与强度。
太极拳--平和体质的最佳运动平和体质者养生要采取中庸之道,所以运动养生也要尽量选择一些贴合身心的运动方式,比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而在这些运动中,太极拳更适合于平和体质者。长期练习太极拳,不仅可以增强周身肌肉的耐力和韧性,而且可以使身体内气充足,使周身血脉舒畅,心性空灵,符合“中庸”养生之法。
太极拳的养生概念最早在《素问·异法方宜论》中提出,即“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这里的“导引”即是古代的一种健身方法,由意念引导动作,配合呼吸,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地运气,相当于现在的气功或太极拳运动。
太极拳是我国的国粹,经常练习太极拳,对于身心健康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集练气、蓄劲、健身、养生、防身、修身于一体,是一种适合经常锻炼的养生功法。太极拳要求心静、眼明、身灵、手准、步稳,五者以心为统帅。初学者可练习24式太极拳,它是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汲取杨氏太极拳精华编串而成的一套入门级的太极拳,动作简练,浓缩了传统太极拳的精华,老少皆宜。
1.动作及口诀
(1)起势:两脚开立,两臂前举,屈膝按掌。
(2)野马分鬃:有三种方式:①收脚抱球,左转出步,弓步分手。
②后坐撇脚,跟步抱球,右转出步,弓步分手。③后坐撇脚,跟步抱球,左转出步,弓步分手。
(3)白鹤亮翅:跟半步胸前抱球,后坐举臂,虚步分手。
(4)搂膝拗步:有三种方式:①左转落手,右转收脚举臂,出步屈肘,弓步搂推。②后坐撇脚,跟步举臂,出步屈肘,弓步搂推。③后坐撇脚,跟步举臂,出步屈肘,弓步搂推。
(5)手挥琵琶:跟步展手,后坐挑掌,虚步合臂。
(6)倒卷肱:两手展开,提膝屈肘,撤步错手,后坐推掌。重复3次。
(7)左揽雀尾:右转收脚抱球,左转出步,弓步棚臂,左转随臂展掌,后坐右转下捋,左转出步搭腕,弓步前挤,后坐分手屈肘收掌,弓步按掌。
(8)右揽雀尾:后坐扣脚,右转分手,回体重收脚抱球,右转出步,弓步棚臂,右转随臂展掌,后坐左转下捋,右转出步搭手,弓步前挤,后坐分手屈肘收掌,弓步推掌。
(9)单鞭:左转扣脚,右转收脚展臂,出步勾手,弓步推举。
(10)云手:右转落手,左转云手,并步按掌,右转云手,出步按掌。
重复两次。
(11)单鞭:斜落步右转举臂,出步勾手,弓步按掌。
(12)高探马:跟步后坐展手,虚步推掌。
(13)右蹬脚:收脚收手,左转出步,弓步划弧,合抱提膝,分手蹬脚。
(14)双峰贯耳:收脚落手,出步收手,弓步贯拳。
(15)转身左蹬脚:后坐扣脚,左转展手,回体重合抱提膝,分手蹬脚。
(16)左下势独立:收脚勾手,蹲身仆步,穿掌下势,撇脚弓腿,扣脚转身,提膝挑掌。
(17)右下势独立:落脚左转勾手,蹲身仆步,穿掌下势,撇脚弓腿,扣脚转身,提膝挑掌。
(18)右玉女穿梭:落步落手,跟步抱球,右转出步,弓步推架。
(19)左玉女穿梭:后坐落手,跟步抱球,左转出步,弓步推架。
(20)海底针:跟步落手,后坐提手,虚步插掌。
(21)闪通臂:收脚举臂,出步翻掌,弓步推架。
(22)转身搬拦捶:后坐扣脚右转摆掌,收脚握拳,垫步搬捶,跟步旋臂,出步裹拳拦掌,弓步打拳。
(23)如封似闭:穿臂翻掌,后坐收掌,弓步推掌。
(24)十字手与收势:后坐扣脚,右转撇脚分手,移重心扣脚划弧,收脚合抱,旋臂分手,下落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