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体质的本质是暂时低能量状态。心、肾、大肠、内分泌、免疫、能量代谢降低。全身性低能量的亚健康状态,表现为血液循环减慢,四肢末端过冷,脸色苍白,舌色白,不爱活动,疼痛等症状。心阳不足易出现大量汗出,怕风。怕冷.心率低于60次/分等;肾阳不足易出现尿频,清晨3~5点腹痛、便溏等;内分泌阳气不足易出现内分泌器官及生殖器官功能低下,性欲减低;免疫系统阳气不足易出现容易患病及经常过敏等。以下是阳虚体质产生的原因。
1.年纪越大阳气越虚
有一位杨老伯年近80岁,身体情况还好,可是最近不太爱说话。4月初全家聚会,很热闹,他一个人躺在椅子上表情微显痛苦。家人发现后才知道有些不对,带他去了医院。结果是肺内感染,情况已经相当严重。一般的人感染都会发热,体温高身体会烫烫的,但是老年人年纪越大发热症状却往往越不明显,因为平时他们体温就不高。人过了60岁以后,体温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老年人有感染而不见发热就可归为中医的阳虚,《伤寒论》中记载阳虚外感的病人虽有恶寒,但未见发热。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室温在21℃左右为宜。低温环境不利于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发挥防御功能。既然老年人普遍阳虚,那么就尽量保护他们微弱的阳气,多吃温热食物,在温暖的环境居住,穿的相对保暖些,多用扶正祛邪的中药,少用大剂量的、伤阳的抗生素。
2.冰饮冷食会伤阳气
冰饮冷食的温度较低,经口腔食管到胃,表面的温度都会显著下降,周围的血管痉挛而收缩。如果食管附近的颈总动脉受凉,供应颅内及颞部的动脉血流量减少,就会出现头痛。此时冰饮冷食伤了上升的清阳之气。如果入胃,胃液迅速减少,胃中各种酶的活性降低,导致胃阳受伤,消化能力大大减弱。如果低温的胃将寒气传导到髂总动脉,寒气还会影响子宫的供血,引发宫寒、痛经或不孕。
3.天寒地冻有伤阳气
单妈妈是北方人,常年腰腿疼痛,胃部受寒会腹痛腹泻。因为女儿广东生活,接她过来看孩子,近几个月时间,没有经过什么特殊的治疗,结果腿疼减轻,腹痛腹泻也很少出现。人体是恒温的,以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但是若自然界的寒冷超出人体的承受范围,就会生病。生活在东北地区的人,很多人有腿痛、腰痛、关节炎、高血压等症状。主要原因是寒冷引起血管收缩,特别是在腿部的血管,使血液不能均匀地分布到全身。收缩的下肢血管,导致下肢供氧供血不足,肌肉痉挛而疼痛;血液主要分布在胸腹以上,导致血压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