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热体质的形成原因_导致湿热体质的5大因素

实热体质的本质是暂时全身性产热多的状态,出现热扰心神、耗气、伤津、挟湿、热肿等症状。阳热太盛会出现体温偏离,怕热贪凉,面红,手脚皮肤热;内分泌过旺会内分泌激素释放多,心神不定,生气发怒,性欲亢进:耗气会疲乏、易困倦;伤津会汗出多,尿短黄,大便干等;致热源诱发体温升高会引起局部肿痛、出血等疾病。以下是实热体质产生的原因。

·感染发热

·高温环境

·热性饮食

·七情内火

·激素性热

1.感染发热

​实热体质的形成原因_导致湿热体质的5大因素

一提到感染就会想到发热。很多致病微生物都是致热原,会升高接触者的体温。致病菌感染后有发热的人暂时属于实热体质。在接触同样的致热原时.成人发热高低可以证明身体是否强壮。发热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加速免疫反应,减少体内的病原体,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就会出汗,出汗可以促进毒素随汗液排出。因此在短暂发热而且热度不高的情况下,最好不要立即退热,让人体卫气(免疫力)同病原体展开生死搏斗,有助于调动和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当然某些严重感染所致的高热不退,应及时退热。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全,高热会导致抽搐,因此应积极退热。此外,老人卫气不足、免疫力衰弱,即使感染很重也不表现发热,通常会延误诊断,导致病情恶化。判断老人是否发热,应与自身平常体温比较。

2.高强环境

夏天气温升高或高温的热带气候,人们经常靠汗液蒸发来降体温。当环境的温度高于人体的温度时,天人相应,人体被迫吸热,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头晕等中暑现象。人们开始用空调、电扇、冲凉或吃冰凉的西瓜等方式降低体温。此时人们会在环境影响下出现短暂实热体质。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受到高温影响,也会出现实热体质,但是久了就会转化为属性偏热疾病。

3.热性饮食

热性饮食可指产热高的饮食,包括高糖高蛋白高脂肪、油炸或烧烤的饮食、例如奶酪、烤肉、炸鸡、炸薯条、巧克力、比萨饼、汉堡、碳酸饮料、奶油蛋糕等;也可指含有高热量的谷物、坚果、蔬菜或水果等,如鹰嘴豆、姜、辣椒、咖喱、牛油果、大米、大蒜等;还包括中药四气(寒、热、温、凉)中的热性中药。北京中医药大学一项研究表明,辛热的中药如附子、肉桂、干姜的混合煎液可使机体的物质代谢加快、能量代谢增强,从而提高基础代谢率。在给大鼠喂辛热混合液9周后,血清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和总蛋白明显升高,表示大鼠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加快。乳酸脱氢酶和乳酸活性也明显增强,说明细胞内无氧酵解的活跃程度增加。吃大量上述食物会出现暂时性实热体质,当食谱改变,减少热性食物的摄取后,实热体质也会改变。长期食用热性食物或热性中药,实热体质会向属性偏热疾病转化。

4.七情内伤,情绪不稳

情绪是影响基础代谢率的重要因素。芬兰阿尔托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情绪会导致人体热能变化。研究涉及314种情绪,其中幸福时全身温度均匀升高;感受到爱时除腿部外其他部位温度均匀升高;愤怒时胸部、手臂、头部温度升高;骄傲时胸部、头部温度升高;恐惧或焦虑时胸腔温度升高;惊奇时头部(眼睛附近)、胸部温度升高;厌恶时咽喉和胃的温度升高;轻蔑时头部、双手温度升高而盆腔温度降低;害羞时头部温度升高,面颊处最高;嫉妒时面部温度特别是眼睛的温度升高;悲伤时胸部温度稍高但四肢温度降低;沮丧时四肢温度更低,咽喉温度稍低。除沮丧外其他12种情绪波动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体温度升高。这与体内的激素短时间大量释放有关。温度升高的部位代谢加快、产热增加,此时可能呈现实热体质或局部脏器的实热表现。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均会导致内火,过犹不及。正面情绪虽然对健康有益,但是激素释放是短暂的,保持情绪平稳更为重要。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