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湿热体质的五大保健穴位_湿热体质穴位养生方法

1.承山穴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侧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在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此穴的除湿功效最强,因为它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足太阳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所以,刺激承山穴能振奋膀胱经上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点按承山穴也可以作为居家检测体内是否有湿气蓄积的一种方法,倘若轻按此穴出现明显的酸胀痛感,这就说明体内有湿气蓄积,反之则一切无恙。湿热体质者,平时可坚持按摩此穴,对改善体内湿热状况有帮助。用拇指指腹反复按揉此穴,直到身上微微发热为止。按摩的力度可根据个人承受力进行调节。

改善湿热体质的五大保健穴位_湿热体质穴位养生方法

2.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背部,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是肝的背俞穴。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当体内的湿热蓄积于肝脏时,肝的疏泄功能受损,体内的湿热更无法排出体外,会加重湿热症状。而经常按摩肝俞穴则具有疏肝利胆,散发肝脏之热的作用。另外,肝俞穴也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经常给予适当刺激,同样能振奋膀胱经上的阳气,排出人体的湿气。

居家按摩时,被按摩者需采取俯卧姿势,按摩者将双手拇指指腹置于肝俞穴处,轻轻按摩3分钟。

3.胃俞穴

胃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一切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胃炎、胃痉挛、呕吐、恶心等。该穴位还可以有效地配合治疗由于胃肠功能异常引起的身体消瘦等消化系统病症。

据临床试验证实,经常刺激此穴,还可使胃中的湿热水气顺畅地外输到膀胱经,避免湿热滞留于胃部,引发消化系统疾病,是湿热体质者的另一大保健穴位。

4.阴陵泉穴

阴陵泉穴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中医认为,此穴的主要功能在于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湿热体质者脾的运化功能失调,致使湿热积滞于体内,诱发出多种不适症状,如痤疮、口臭、口苦等。经常按摩阴陵泉穴,则可健脾理气,改善脾脏的运化功能,消除湿热引发的多种不适。另外,此穴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应用非常广泛,可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遗尿、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肾炎、遗精、阳痿等症: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不良、腹胀、肠炎、痢疾;妇产科疾病,如阴道炎、月经失调等。

5.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部内踩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处。是湿热体质者的保健要穴之一。从其命名上来看,三阴,足部三条阴经也:交,交汇的意思,合起来讲即是足部三条阴经经气交汇之处。此穴有脾经的湿热之气,肝经的水湿风气,肾经的寒冷之气。倘若三阴交穴的功能正常,则可确保三条阴经输送到此处的废弃物质顺利排出体外,反之则可能使湿热之气、水湿风气、寒冷之气滞留于体内,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所以,经常对此穴位进行按摩,则有利于人体的废弃物顺畅地排出体外,保证人体内环境清洁。

湿热体质者不仅可以对以上穴位进行按摩刺激,还可以用拔罐的方式帮助机体排出湿热之气,此方法操作简单,同样适合居家自疗使用。不过,在拔罐过程中要注意,拔罐的时间并非越长,效果越好。其实从点火到起罐,一般15~20分钟就可将罐取下。如果是年老体弱者,一般10分钟即可。拔火罐也并非人人适宜,体质比较虚弱,皮肤有炎症、溃疡或者破损者,就不适合拔火罐疗法。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