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术内容】
辨证分型用药。①肝胃不和型:柴胡、白芍、川芎、香附、郁金、延胡索、半夏、川楝子、甘草;②脾胃虚寒型:黄芪、桂枝、白术、白芍、甘草、生姜、黄连、吴茱萸、砂仁;③脾胃湿热型:茵陈、厚朴、黄连、半夏、陈皮、黄芩、生薏苡仁、大枣、甘草;④胃阴不足型:麦冬、沙参、玉竹、天花粉、黄精、乌梅、甘草、石斛、生地黄;⑤胃络瘀血型:黄芪、当归、白芍、甘草、丹参、没药、白及、甘草。水煎服,每次150ml,每日2次。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服其他治胃病的药物。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详细观察症状和体征变化,记入观察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内均做胃镜及病理检查。胃黏膜活检标本采取部位固定在胃窦部距幽门2cm处,大弯、小弯、后壁及病变明显处,由专人做胃镜。
【临床疗效】
症候疗效比较:治疗36例,痊愈15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4%。胃镜疗效比较:治疗36例,痊愈5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61.11%。病理疗效比较:治疗36例,痊愈6例,显效5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3.89%。
【治验点评】
现代医学认为,胃癌前病变病因一般与环境、免疫、年龄、慢性酒精中毒、胆汁反流、HP感染等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胃癌前病变与多种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及细胞凋亡的关系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中医学无本病完整的记载,可归于痞满、胃脘痛等病证范畴。其病因主要与饮食不节,喜进食过热、粗糙或刺激性食物,嗜好烟酒,情志不舒,郁思恼怒,素体虚弱,劳倦内伤或用药不当等有关。虽然该病笔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疗效明显,但是由于固定专方治疗已渐成主流趋势。尽管从表面看,固定专方治疗与中医辩证论治的观点似乎不相吻合,但由于此类固定方多是在辨证基础上结合PL GC病理特征综合制定并经过临床反复验证提炼所得,故应该有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相关的研究应该大力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