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属中医学“肠痈”范畴,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尤以青壮年人发病居多。多因热、湿、寒邪挟瘀,积于肠道所致。若由湿热挟瘀所致则发病迅速。寒湿瘀血互结,郁久化热而起则发病缓慢。
初起中上腹或脐周呈阵发性疼痛,数小时后转移到右下腹天枢穴附近(阑尾所在部位),呈持续性隐痛或阵发性绞痛,伴有轻微恶寒、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腹痛增剧、高热持续不退等多为化脓期。若见右下腹有明显肿块,甚则腹部膨胀、转侧闻及水声等,则为脓成期。
银花解毒汤
【组成】金银花、蒲公英各60g,地榆、甘草各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或将后3味药研为粗末,与金银花一同放入茶壶中,冲入沸水,加盖闷30分钟即可。代茶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急性阑尾炎。
银黄汤
【组成】金银花30g,大黄、桔梗各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或将后2味共研为粗末,与金银花一同放保温杯中,冲入沸水,加盖闷30分钟即可。代茶饮用。连服3剂。
【功效】清热解毒,宣肺排脓。
【主治】急性阑尾炎。
蛇舌草汤
【组成】白花蛇舌草150g,一点红60g,两面针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止痛。
【主治】急性阑尾炎。
大黄公英汤
【组成】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30g,大黄15g,牡丹皮12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急性阑尾炎。
石膏散
【组成】石膏12g,黑桐油适量。
【用法】将石膏研为细末,用黑桐油调为稠糊状,外敷阿是穴(疼痛区),上盖敷料,胶布固定。一般2或3天更换1次,如药干枯或滑动,则需随时更换。
【功效】清热消肿。
【主治】急性阑尾炎或阑尾炎穿孔伴发腹膜炎。
【附记】临床屡用,疗效满意。
苡仁汤
【组成】薏苡仁40g,败酱草、冬瓜子(捣碎)各6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效】清热利水,散瘀止痛。
【主治】急性阑尾炎。
大蓟饮
【组成】鲜大蓟适量(一般60~100g)。
【用法】上药洗净,绞汁,备用。每次服30ml,日服2或3次,以蜂蜜调服。
【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主治】急性阑尾炎。
蒲公英汤
【组成】蒲公英60g,败酱草30g,青木香、黄芩各15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效】清热解毒,理气散瘀。
【主治】急、慢性阑尾炎。
银英山甲汤
【组成】蒲公英、金银花各30g,炮穿山甲(代)、薏苡仁各15g,皂角刺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或3次。
【功效】清热解毒,破溃排脓。
【主治】急性阑尾炎。
红藤地榆汤
【组成】地榆、薏苡仁各50g,败酱草、千里光各30g,大黄(后人)、红藤各21g,王不留行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凉血,通利二便,散瘀止痛。
【主治】慢性阑尾炎。
解毒消肿汤
【组成】紫花地丁、夏枯草、金银花、蒲公英、连翘各20~30g,当归、赤芍、玄参、麦冬各15~20g,地榆、苦参各10~15g,薏苡仁25~35g,甘草8~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滋阴泻火。
【主治】急性阑尾炎。
【附记】屡用效佳。一般服药3~8剂后即可见效,治愈率达97%以上。
柴芍枳壳汤
【组成】白芍18~45g,甘草、柴胡各6~12g,枳壳、牡丹皮、黄柏各10~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重者日服2剂,加倍服。
【功效】清热解郁,缓急止痛。
【主治】急、慢性阑尾炎。
清肠饮
【组成】金银花120g,当归50g,生地榆、麦冬、玄参各30g,黄芩10g,生薏苡仁25g,生甘草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服3次。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滋阴泻火。
【主治】急性阑尾炎。
【附记】①加减:身热加牡丹皮;便秘加大黄;便干加桃仁、麻仁;小便不利加茯苓、连翘;腹痛剧烈加白芍或赤芍。②效果:屡用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