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夜啼怎么治?中医治疗药方配方处方大全

夜啼是婴幼儿常见病症,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多因心热脾虚、伤食、惊恐或心肾亏虚所致。婴儿多在夜间啼哭不止,白天正常,或阵阵啼哭,或通宵达旦,哭后仍能入睡。或伴见面赤唇红,或阵发腹痛,或腹胀呕吐,或时惊啼、声音嘶哑。持续时间,少则数日,多则经月,过则自止。

夜啼汤

【组成】钩藤、薄荷、炒酸枣仁各4g,蝉蜕2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祛风,平肝安神。

老中医夜啼怎么治?中医治疗药方配方处方大全

【主治】夜啼。

【附记】屡用效佳,一般服药1~3剂即愈或显效。

地竹汤

【组成】生地黄、淡竹叶各6g,麦冬3g,灯心草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凉血养阴,清心安神。

【主治】夜啼(心热型)。

钩藤汤

【组成】钩藤6g,乳汁100ml。

【用法】将钩藤加水煎15分钟,取汁30ml,兑入乳汁和匀。每次服20~30ml,日服3次。

【功效】清热平肝安神。

【主治】夜啼(惊吓型)。

蝉蜕散

【组成】蝉蜕、薄荷各6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日1剂,每剂分3或4次服下。

【功效】祛风,清脑,安神。

【主治】夜啼。

【附记】①加减法:心热型,加黄连2~8g,淡竹叶2~5g;惊恐型,加僵蚕3~10g,胆南星2~5g;脾胃虚弱型,加炮姜3~5g,人参3~5g;痰湿阻络型,加砂仁2~5g,胆南星2~5g,地龙3~6g。

②效果:临床屡用,疗效满意。另外,可用一味牵牛子7粒,研末,用温水调和成糊状,于临睡前敷于肚脐上,次日早晨除去。一般多在当夜就能止啼哭。

山五汤

【组成】山楂、五味子、钩藤、牡蛎、龙骨各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服时加白糖少许溶解,少量频服。

【功效】消食补钙,平肝止啼。

【主治】婴儿夜啼、维生素D缺乏。

【附记】李俊辉方。屡用效佳。

一藤二花汤

【组成】钩藤3g,金银花3g,蝉花1对(或以蝉蜕3g代替)。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效】清热平肝,定惊息风。

【主治】小儿惊吓。

【附记】李学耕方。屡用神效。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