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犯困是血液粘稠吗_血液粘稠犯困怎么办 自我鉴定与缓解

经常犯困是血液粘稠吗

白天犯困“脑迷糊”源于“血太稠”

-血液黏度高,心脑易“中招”

有些中、老年人常常晨起头晕,思维迟钝,待吃过早餐后,头脑才逐渐变得清醒;午餐后犯困,需要睡一会儿,否则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相反,晚餐后精神状态特别好,他不知身体哪里出了毛病。临床中,有一些老年人本身没有器质性疾病,可总感到头晕脑胀,稍微劳动就感觉胸闷、心慌、气短,终日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有时还有视物不清、站立不稳的现象。这种人往往血液黏稠度高,简称“血稠”。

人们常说:血浓于水。此言不假。但是,血液的黏稠度是不能过高的,否则,不仅会让人处于疲劳、困倦的亚健康状态,更存在着脑梗死、心肌梗死等潜在危险。

经常犯困是血液粘稠吗_血液粘稠犯困怎么办 自我鉴定与缓解

我们知道,血液不断地在体内循环流动,流动的速度并非一成不变,比如安静状态下比起运动时要慢得多,只要在正常范围内就不会影响健康。但在有的时候,流动的速度减慢到正常范围以下,这就可能是由于血液明显变稠所致。

变稠了的血液流动速度减慢,一来使机体组织所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相对减少,二来使红细胞容易聚集,形成凝血块阻塞血管,因而可诱发心肌梗死或脑梗死而危及生命。对此,有口诀提醒曰:白日犯困昏沉沉,只因脉管血太浓;血流“减速”脑缺氧,谨防心梗脑卒中。

那么,血液为什么会变稠呢?影响血液黏稠度的因素,一方面是血液本身的因素,另方面是非血液因素。在血液中,有形成分是血液黏稠度的物质基础——能使血液变稠的有形成分有血液中的红细胞、蛋白质等。红细胞数量越多,血液黏稠度就越高;血浆中蛋白质、脂肪、糖分越多,血液越黏稠。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对血液黏稠度的影响不容忽视,当纤维蛋白原升高时,血液黏稠度会明显升高。血中的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成分增多,与红细胞一起黏合形成网络,致使血液流动的阻力增大;红细胞与血小板的结构改变,互相凝结成块,阻塞了血管;红细胞等血中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弱,不能顺利通过小血管,从而增加了血液的黏稠度。

有些非血液因素也可使血液变稠。在同样条件下,有些环境因素也累及血液的黏稠度,如夏季血黏度增高,冬季低;清晨与上午高,傍晚与下午低;阴雨、闷热、低气压时高,风和日丽时低;厚味饮食后高,清淡饮食后低;腹泻、出汗后高,足量饮水后低。上述因素中,有些与水平衡有关,有些与血液有形成分增加有关,有些则与人体生物钟有关。

我们了解了这些能够使血液变稠的血液因素和非血液因素,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防止血液黏稠度过高,从而预防“血稠”引起的相关疾病的发生。

血液黏稠度可以通过血液流变学的检查得出结论。然而,我们也可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自我鉴定”。

(1)晨起头晕,不清醒,思维迟钝,一般要待吃过早餐后,头脑才逐渐变得清醒。

(2)午餐后犯困,需要睡一会儿,否则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相反,晚餐后精神状态特别好。

(3)蹲着干活气喘。下蹲时回到心脏的血液减少,肺部等器官缺血,导致呼吸困难,故有气喘出现。

(4)阵发性视力模糊。血液变稠了,流速减慢,血液不能充分营养视神经,或者视神经、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看东西一阵阵模糊。

如果中老年人出现上述症状,应疑及血稠,最好到医院做有关血液流变学检查,以便明确诊断。

血液粘稠犯困怎么办

防止或消除“血稠”的方法,主要是调整生活方式。具体方法可概括为如下几种。

(1)多饮水:水堪称速效稀释剂,一夜酣睡后的失水、消化食物时消耗的水,都是使人体血液变稠的因素。饮水可使血液立刻变稀。但饮水要讲科学,首先要掌握好时机,如清晨起床、三餐前1小时、晚间就寝前喝水200毫升。

理想的稀释水是20~25℃的白开水或者淡茶水,其张力、密度等都接近血液与组织液,值得提倡。

(2)多吃具有稀释血液功能的食物:如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有黑木耳、洋葱、柿子椒、香菇及草莓、菠萝、柠檬等水果;具有类似阿司匹林抗凝作用的食物有番茄、红葡萄、橘子、生姜;具有降脂作用的有香芹、胡萝卜、魔芋、山楂、紫菜、海带、玉米、芝麻等。蔬菜与瓜果除含有大量水分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及粗纤维。维生素C能降低血脂,粗纤维可以在肠道内阻止胆固醇的吸收,有利于降低血稠的程度。

(3)多食大豆:大豆含有丰富的卵磷脂,是一种乳化剂,能使血中胆固醇颗粒变小,并保持悬浮状态,有利于脂类透过血管壁为组织所利用,可降低血中胆固醇,使血稠得以改善。

(4)少吃动物内脏、动物脂肪及甜食:动物内脏如脑花、猪肚、肥肠及动物脂肪含有大量胆固醇与饱和脂肪,可加重血稠程度,促进动脉硬化。甜食糖分多,能升高人体血液中的甘油三酯,也可提升血液的黏稠度。故三餐宜清淡一些,以素为主,粗细粮搭配。

(5)坚持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体内的脂质代谢。

(6)戒除烟酒,消除忧虑,情绪乐观,保持心理健康。

有些人由于“血稠”严重,还需给予药物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维生素C、双嘧达莫(潘生丁)、复方丹参片等。这些药物有改善血管壁功能,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增加血液流速,防止血栓形成。

友情提示: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