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多的毒物可直接或间接造成肾缺血、缺氧和损害肾实质细胞(主要是肾小管),导致急性肾严重障碍。分少尿、多尿、恢复三期,在少尿期前一般还有一个血容量不足与肾血管痉挛期。治疗原则是停止及避免应用对肾可能造成损害的中草药与西药,应用特效解毒药,解除毒物对肾的损害。
1.肾血管痉挛期如无血容量不足,可选用盐酸罂粟碱、氨茶碱、安钠咖(苯甲酸钠咖啡因)、盐酸普鲁卡因等以扩张血管。如有血容量不足, 可在中心静脉压(CVP) 监测下输液, 当CVP<8cmH2O或有血容量不足的临床表现时, 可静脉滴注右旋糖酐-40500ml或生理盐水500~1000ml; 当CVP升高至12cmH2O, 尿量增多至大于40ml/h,可酌情继续补液,如此时尿量仍很少,且少尿时间小于24h,可快速静脉滴注15%甘露醇或25%山梨醇,滴注后,如尿量增至40ml/h以上,则可知少尿系由脱水引起,可继续应用;如尿量增加仍不明显(17ml/h),可用呋塞米或依他尼酸钠40~80mg用葡萄糖稀释后静注或静滴,如尿量增多可2~3h重复1次使用。若尿仍少,可加大注射量至160~320mg;如仍无效,可按急性肾衰竭处理。
2.少尿期每日尿量少于400ml,无尿期每日少于100ml。尿比重降低,在1.010~1.012,尿蛋白(十~十十),尿沉渣镜检可见到白细胞、红细胞、肾小管细胞、各种管型(含肾衰竭管型)。在此期间,易并发高钾血症、氮质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等,持续时间平均7~14d。
(1) 少尿期应严格控制液体量, 使钠保持在130~140mmol/L,每日水分进量为500ml,供给高糖类,每日供应不应少于6694.4kJ,以减少体内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如不能进食,每日可静脉给予25%~50%葡萄糖400~600ml(相当于葡萄糖160~200g),肌内注射苯丙酸诺龙等可促进蛋白合成。另外,给蛋白质每日不可超过20g。为预防和治疗高钾血症(少尿患者血钾≥5.5mmol/L时, 在数小时内即可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可危及生命),要严格限制青霉素钾等含钾药物和食物的摄入,禁用库存血,静脉缓滴10%葡萄糖酸钙,重症高钾血症患者静滴葡萄糖混合液(10%葡萄糖酸钙100ml,11.2%乳酸钠50ml,25%葡萄糖400ml,胰岛素50U于24h滴完),也可口服或灌肠离子交换树脂。由于抵抗力降低,必须使用抗感染药物,尽量口服,注意减少剂量(血半衰期延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应避免使用。
(2) 如有严重酸中毒, 二氧化碳结合力≤11mmol/L时, 可酌情输入碱性液体。
(3) 如血钾≥6.5mmol/L或每日增高1mmol/L, 血非蛋白氮大于100mg%或每日增高32mg%以上,或出现高血容量的表现,如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严重酸中毒虽经补碱性溶液仍不能控制等情况,可使用透析疗法。
3.多尿期主要是注意水分、电解质、热量的补充,防治脱水、低钠及低钾血症。补液以口服为主,输液为辅,补液与补钠总量均为前一日尿量的1/3~2/3。每日尿量在3000ml以上者应补钾盐4~8g,其中部分静脉输给,每1000ml液体加钾1~2g,尽量口服。4.恢复期休息并给予高蛋白、高糖等饮食及能量合剂(辅酶A、ATP、细胞色素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