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毛果芸香碱(硝酸匹罗卡品) Piloc arpin iN it ras
主要作用于M受体,产生相似于乙酰胆碱样作用,可解阿托品、莨菪碱类、曼陀罗、颠茄等中毒,对抗阿托品类引起的副交感神经作用。1%溶液每次0.5~1.0ml,皮下注射,每15分钟1次;小儿每次0.1mg/kg,皮下或肌内注射。但对阿托品的中枢症状无效,故应加用中短效的巴比妥类药物。
水杨酸毒扁豆碱(依色林) PhysostigminiSalicylas对胆碱酯酶具有可逆性的抑制作用,兴奋副交感神经末梢,表现为强烈的M样作用和N样作用,可解阿托品类中毒,0.5~2mg/次,肌内注射。
溴新斯的明(普罗斯的明) NeostigminiBromidum
与毒扁豆碱作用相似,对胃肠、膀胱及横纹肌的作用较毒扁豆碱强。对机械性肠梗阻及哮喘患者忌用。
硫酸阿托品Atropine Sulfate
为抗胆碱药,能与乙酰胆碱竞争受体,阻断M样作用,因而能对抗各种拟胆碱药的毒蕈碱样作用,解除迷走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用于多种毒物中毒,可制止腺体分泌,加快心跳、松弛平滑肌等。严重中毒每次3.0~5.0mg,每10~30分钟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1次,病情减轻可减量和延长间隔时间;中度中毒每次1.0~2.0m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每0.5~2小时1次;轻度中毒每次0.5~1.0mg,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1~2h重复1次,病情好转后减量。从我国特产的茄科植物唐古特莨菪中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为654,人工合成为山莨菪碱(654-2),常用其盐酸盐或氢溴酸盐,其作用接近阿托品,但其中枢兴奋作用远较阿托品弱。烯丙吗啡(盐酸丙烯去甲吗啡) NalorphiniHydrochloridum,Mal line, N-Ally In or Morphine Hydrochloride烯丙吗啡与吗啡化学结构相似,而药理作用则相反。能拮抗吗啡许多效应,其机制可能是由于两者的化学结构相似而互相竞争某种特殊受体进行脱烃作用。在人和动物体内可对抗或消除吗啡及其类似物的镇痛、镇静、欣快症、嗜睡、呼吸抑制、呕吐、缩瞳及其胃肠道平滑肌兴奋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吗啡及其合成的镇痛药的急性中毒,每次5~10mg,皮下或肌内或静脉注射.必要时可10~15min再用, 但总量不宜超过40mg。
丙烯左吗喃与烯丙吗啡作用相似,但较之强4~5倍。
亚硝酸异戊酯Amyl Nitrite
能使血红蛋白(Fe2+)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Fe3+),后者与氰结合,可使被氰结合的酶复合,以解氰化物中毒。将0.2ml安瓿放于手帕内压碎吸入, 可3~5min吸入1次。用量过大可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青光眼禁用。
亚硝酸钠Sodium Nitrite
作用同亚硝酸异戊酯,3%溶液10~15ml,静脉缓慢注射,2~3ml/min小儿1%10~25ml, 缓慢静注。
亚甲蓝Methyl enum Coe rule um
为一种染料,具有氧化还原作用。1~2mg/kg的小剂量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成血红蛋白,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10mg/kg以上的亚甲蓝进入体内除上述小剂量作用外,相当多的部分又将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后者与氰离子(包括与细胞氰化酶结合的氰)结合,使被抑制的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恢复,但此种反应易发生逆转,使中毒又出现,故给予亚甲蓝注射后应立即静脉注射50%硫代硫酸钠25~50ml,缓慢静注使之与氰基结合,变成无毒的硫氰酸盐从尿中排出。治疗氰化物中毒用1%亚甲蓝5~10ml,加入25%葡萄糖20~40ml中,缓慢静脉注射。但应注意,大剂量亚甲蓝注人可引起全身发蓝,剂量过大可使红细胞脆性增加,心电图出现T波倒置,患者呈兴奋谵妄状态。
对氰化物中毒临床常采取以下方法。
(1)中毒后立即将亚硝酸异戊酯1~2支(每支0.2ml)包于手帕中折断,给患者吸入。
(2)3%亚硝酸钠溶液10~25ml,缓慢静脉注射,每分钟2.5~5ml,如无亚硝酸钠溶液可用1%亚甲蓝50~60ml,用25%葡萄糖溶液40ml稀释缓慢静脉注射。
(3)随即注入50%硫代硫酸钠25~50ml,缓慢静脉注射,不得少于5~10min。
根据病情可按上法重复注射半量。
维生素Bi2VitaminBi 2
羟钴胺为维生素B2的前身物质,在体内可与氰离子结合形成氰钴胺即起解毒作用。
维生素C Vitamin C
维生素C是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维护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参与机体多种代谢过程,药理作用面广而又复杂。能促进肝糖原的蓄积,加强肝脏的解毒功能,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坏血病、感冒、动脉粥样硬化、抗癌、抗感染、抗休克、抗病毒、抗心律失常、抗中毒、抗组胺;又因是还原剂,本身极易氧化脱去二个氢原子,形成脱氢维生素C(生理效应不变),能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氧合血红蛋白,故可减轻发绀的发生,临床上用于治疗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轻症可口服400~600mg,重症者可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每次1~3g,与亚甲蓝合用,效果更好。对金属离子也有络合作用,可治疗金属中毒和放射病,其机制是使机体内氧化型的谷胱甘肽还原为还原型谷胱甘肽,后者可与金属离子结合而排出体外,避免了金属离子与体内含巯基的酶相结合而使酶失去活性,保护了含巯基的酶。维生素C口服后迅速由胃肠道吸收,分布到全身各组织中,其中以肾上腺皮质及垂体含量最多,其次为肝、肾、脾,肌肉和脂肪中含量最低,白细胞和血小板中含量高于红细胞,健康人血液中维生素C含量为23~85pmol/L, 女性稍高于男性。有学者报道,每日服用维生素C剂量1g,有65%以原型排出,其半衰期为16d。
依地酸钙钠(依地酸二钠钙,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解铅乐)Calcium Disodium, Edetate, CaN a2EDTA该类化合物能与多数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稳定的水溶性的金属络合物,从尿中排出,尤其适用于解救铅中毒。依地酸钙钠也可用于血钙过高症。其与各种金属离子的结合力主要决定于依地酸与各种金属所生成的络合物的稳定常数(lgK) , 稳定常数越大, 所络合成的复合物越牢固。具有较高稳定常数的金属离子可以取代稳定常数较低的金属络合物中的金属离子与依地酸相结合,例如依地酸钙钠稳定常数为10.96, 而依地酸铅络合物(Pb EDTA) 为18.04,如有铅存在,则铅可取代依地酸钙钠中的钙而形成更稳定的依地酸铅络合物,而小于依地酸钙钠稳定常数的钡(7.76)则不能取代钙。因此,临床上凡是稳定常数大于钙的金属,皆有可能取代钙而形成新的络合物,从尿中排出,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如钒(12.9)、锰(14.04)、铁(Fe2+,14.33)、铝(16.13)、钴(16.31)、锌(16.50)、铜(18.80)、汞(21.80)、铁(Fe3+,25.10)等。
依地酸与各种金属络合生成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用lgK代表,温度为20℃时测定的结果,离子强度为0.1。
喷替酸钙钠(促排灵, 二乙烯三胺五乙酸钠钙) CaN a DTPA为二乙三胺五乙酸(Diethylene tri amine pen to acetic acid, DT-PA) 钠盐与钙的络合物, 解毒作用基本相同。CaN a2EDTA为一种多氨基酸,但和一些金属结合的稳定常数比依地酸钙钠大,因而结合力强。用于铅中毒,每日1支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尿铅排出量明显增加,口服疗效较差。
二巯丙醇Dimer ca pro lum, British Anti lewisite, BAL本品分子中含有2个巯基,该巯基可与金属或类金属毒物络合,形成不易解离的无毒络合物,由尿排出,适用于砷化物和汞化物等中毒。由于本品与金属的亲和力大于酶与金属的亲和力,因此除能预防金属与含巯基酶的结合外,并能夺取已经与酶结合的金属,以恢复酶的活性。
二巯丙醇进入机体后,在酶的作用下易被脱氢,氧化成S'-S'型,而失去解毒作用;此外,与金属毒物形成的络合物在未排出前,可出现部分解离,使毒物重新游离。巯基酶与金属结合时间愈久,酶活性恢复就愈困难,因此,治疗剂量要尽早给足,且反复定量给予。
二巯丙醇本身也能抑制酶系统及抑制细胞色素C的氧化率,其氧化产物能抑制巯基酶,由此可带来种种不良反应,待注射2~4h后,反应可逐渐减轻而消失。多次注射后可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如于注射前0.5h口服苯海拉明或麻黄碱,可防止或减轻不良反应发生。治疗中如发现肾功能受损应考虑停药,如仍需用,则每日总量不宜超过75~100mg。由于不良反应较大,本品现已少用。
二巯丁二钠NatriiDimercaptosuccins, Na-DMS
本品系我国研制的广谱金属解毒药,适用于汞、砷、铅等金属中毒,其作用原理基本同二巯丙醇。结构中所含的两个活性巯基,在体内能与金属离子结合生成离解度低、毒性也低的硫醇化合物,并能夺取已与酶结合的金属离子,结合后自肾排出。但应注意,本品对肾有刺激性,可出现蛋白尿和管型尿,少数有谷丙转氨酶中度升高,一般不良反应有口臭、恶心、头晕头痛、乏力、四肢酸痛,多见于第1疗程或第2疗程的第1次注射后,注射速度越快,反应愈重,但数小时后自然消失。
本品在空气中不稳定,粉剂久置或受高温颜色变深,一SH基含量减少,需封于真空安瓿中,使用很不方便。后经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制成二巯丁二酸(2, 3-di mercapto s succinic acid,DMSA) 。该药在空气中非常稳定, 可制成口服制剂, 久放不变。口服后吸收较快, 15min血中已能测到, 30min达高峰。口服或静脉注射血中药物浓度维持时间长,毒性低,加服碳酸氢钠或枸橼酸钠可增强排泄金属离子的效果。
二巯丙磺钠Sodium Di mercapto Sulphonate, Uni thiol为驱汞治疗首选解毒药物,对砷也有肯定的疗效。还可用于铅、铜等中毒。作用同二巯丙醇。本品毒性低,性稳定,易溶于水,吸收快、作用强,可供皮下、肌内或静脉注射。急性中毒,每次5mg/kg,第1天用3~4次,第2天用2~3次,第3~7天1~2次,7d为1个疗程;慢性中毒为250mg/d,分1~2次,肌内注射,3d为一疗程,停药4d后可重复应用。一般多用5~7个疗程。
青霉胺(二甲基半胱氨酸) Peni cilla minum, POA为青霉素的分解产物,是含巯基的氨基酸,常用的为右旋体和正-乙酰-消旋-青霉胺,对金属离子有较强的络合作用,形成络合物后自尿排出,用于铅、汞、铜等金属中毒。使用方便,溶解度高,毒性小,性稳定,可口服为其优点,lg/d,分3~4次,5~7d为1个疗程。停药2d后可再用,酌情再3~4个疗程。因能影响维生素B,的代谢,临床上往往要同时服用维生素B6。用药前要做青霉素过敏试验。长期应用亦需注意肾病变。